乐视与融创一见钟情,背后是真爱还是骗局?


近日,乐视和融创在北京举办战略融资暨合作发布会,会上贾跃亭与孙宏斌一同向媒体讲述了本次融创“联姻”乐视的商谈过程、合作原因、以及更多背后的故事,也回应了关于乐视“庞氏骗局”的业内舆论。此前,乐视网就发布公告称,乐视网、乐视影业、乐视致新与战略投资者以及其他投资人达成协议,共获得168亿元投资。其中,乐视影业获得融创中国战略投资10.5亿人民币;乐视致新获得融创中国战略投资79.5亿人民币;另外,融创还给乐视网投资了60.4亿人民币。贾跃亭称合作之前与孙宏斌并不相识,此次合作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在祝贺乐视与融创的新年喜讯前,笔者注意到近年投资融资热度始终不减。不仅企业直融比例不断上升,个人和政府融资增速较快,而且股票融资的规模也明显扩张。总体来看,不同行业呈现分化的趋势,行业融资结构的表现与资金流向有密切的关联。
 
与其说投融资是一种热潮,不如把它看作行业生态变化中产生的一种现象更为理性。先不说跌倒两次爬起两次的孙宏斌为何那么有钱,也暂且不提同为山西老乡的贾跃亭融资能力如何厉害,乐视面临的一些问题已经让融资成为不可避免的救命稻草。首当其冲的就是乐视的资金链问题,去年年底乐视控股CEO贾跃亭就自爆危机,发出员工内部信——《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文中坦诚乐视面临的供应链危机与资金压力,反思过去的快速扩张。再加上股票跳水停牌、百人维权等打击,乐视的生态帝国并不像表面那样坚不可摧。孙宏斌看懂了乐视的现金流,并表示“我们做哪些准备是很明确的”,“会全力以赴的支持老贾。”
 
于是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说此次合作出于贾、孙二人过去类似的人生经历和互相欣赏互相支持的老乡情谊,有人说这很可能是一场“庞氏骗局”,还有人认为商业逻辑并非那么简单,孙宏斌投资控股乐视的核心产业不是感人的雪中送炭,而是乐视商业危机下的“趁火打劫”。对于其中的个中缘由,笔者一一道来。
 
所谓“庞氏骗局”,想必业内人士对该词十分敏感,是一种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是一个名为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来骗取更多投资。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罪名安在乐视掌舵者贾跃亭身上,自然是不能答应的。贾跃亭在1月15号的发布会上就毫不客气地作出回应,表示这种传言是其心胸狭隘的竞争对手在作祟,乐视会一笑置之,因为根本不在一个高度和格局上,直言说乐视“庞氏骗局”的人不是黑手就是傻子。当然,孙大佬也不像是会轻易被骗的人,他表示这种说法纯属瞎扯,“老贾都花了自己的钱,跟谁去做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花别人的钱。”
 
那么此次合作真的只是单纯的“情投意合”吗?
 
除了孙宏斌看中贾跃亭的企业家精神外,他也捕捉到了乐视生态中的核心价值,以及能够满足融创发展中的一些商业规划与想法。孙宏斌解释:“第一,要投增量市场,投链家也是这个逻辑,不是一时兴起。其次,金融平台也是我们的方向;第三,资源类的行业,比如有色金属的矿;第四就是大文娱、大健康;我觉得乐视是个大娱乐平台,这个方向我是坚定看好的。”不得不说,融创一直专心致志做高端房地产,价钱很贵销量也很高,但对于商业帝国发展来说,持续性是一个极具考验的问题,每个企业领袖都要为其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二三十年后的增长做考虑,这跟马云当初“最后悔建立阿里巴巴”的调侃很像,一旦开始,责任重重。
 
这也就引起了对融创“趁火打劫”的怀疑。精明的孙宏斌不是慈善家,也不是纯粹助老乡一臂之力,他是商人,自然会把钱花在有意义的领域,不会眼睁睁做赔本买卖。作为“朝阳资产”的乐视超级电视一直被认为是乐视最优质的资产,另外乐视也给出了两个方向:一是智能硬件,即对房地产行业的用户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推出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智能硬件产品。借助智能化产品和系统拓宽消费地产和产业地产领域。另一个则是“互联网+房地产”,即将大屏互联网生态、智慧家居生态、互联网技术平台等融入房地产业务。
 
这两个明确的方向无疑对投资是一大吸引。除此以外,乐视网股票一直处于停牌状态,停牌前的收盘价为35.8元,笔者上文提到,融创购入乐视网总价60亿8.61%占比的股份,平均每股35.39元,比收盘价还略低。而且对于核心的电视业务,贾跃亭也是忍痛割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控股权,付出了不少代价。
 
公平地说,这次“一见钟情”很有可能是双方的“各取所需”。
 
毕竟世界需要贾跃亭这样的疯子,也存在孙宏斌这样的狂人,此次合作,定是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