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特朗普就要上台了,美国大选结果还未公布之时,小编和同事打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本人看好的是希拉里……
2017年1月20日,美国第48任总统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此前特朗普在竞选及胜选后的演讲中都有提及“特朗普政策”其中包括,刺激性财政、扩大财政支出、贸易保护主义,小编认为,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应该是特朗普这把火会不会烧到“中美贸易”。
特朗普真的会推行“贸易保护”吗?
从竞选时的口号和当选后的行动来看,中美关系一直是特朗普的重要议题。特朗普在纳瓦罗撰文的经济计划书中,曾表示美国事实上已经处于贸易战中。他将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制造业失业问题主因归于中国加入WTO和汇率操纵等问题,并认为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为联邦政府带来1.74万亿美金的税收。
特朗普的竞选口号之一是“把就业带回美国”,尤其是重振美国的制造业,获得了广大蓝领工人的支持,连威斯康辛、宾夕法尼亚等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铁锈”州也转向支持特朗普,最终成了特朗普成功当选的关键。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总统在施政时会淡化其竞选时的承诺,但从特朗普当选后的表现来看,贸易保护显然仍是核心目标。
通常美国总统不会干预产业政策,但特朗普显然不是这样。当选后他警告空调制造商开利(Carrier),若将生产转移到国外,返销美国的商品要面临35%的税;反之,如果将生产部门留在美国,开利可以获得税收减免。
可见,特朗普的产业和贸易政策标准很单一,即是否给美国增加就业以及是否会加大贸易逆差。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国,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48%,中美贸易关系稳定化与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下降在同期发生,因此在特朗普简单的“就业岗位”目标函数中,中国是最重要的靶子,而贸易保护主义是最主要的手段。在特朗普当选后对关键内阁职位的任命上可以看出,特朗普期望其团队采取强硬的贸易保护措施,尤其是针对中国。
特朗普内阁支持打贸易战吗?
虽然曾任跨国企业高层的国务卿、商务部长等都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但特朗普贸易团队重要成员倾向于贸易保护政策,尤其支持对中国强硬。副总统彭斯是倾茶党人士,一向重视重建美国本制造业。在他担任印第安纳州州长期间也尽多重努力将制造业留在本州。
特朗普的贸易团队更是有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在往届政府中,美国贸易代表(USTR)是美国对外贸易谈判和协议主导部门,而商务部仅负责执行措施,例如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等,但特朗普提高了商务部的权力,商务部长将总体负责白宫的贸易政策。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在贸易问题上的立场显得矛盾,他一贯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曾表示不会爆发全面的贸易战。
但罗斯在竞选时期也帮助建立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本人有许多涉及钢铁企业的投资,认为应该更多地利用美国的市场优势对贸易伙伴尤其是中国施压,包括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威胁。
虽然众所周知贸易战只能是两败俱伤,但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团队主要由商人组成,缺乏主流经济学界认可的学者,很有可能做出不符合美国长期经济利益的决策。这与当年里根的经济团队非常类似,80年代的“供给学派”完全由经济学圈外人士而非专家学者构成,许多政策建议并不符合经济学规律。即便受到许多学术圈专家的反对,里根政府也在80年代后期挑起对日本的贸易战。不排除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采取类似做法。
贸易保护的提议能否在国会通过?
虽然特朗普及其内阁成员有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但是美国的贸易政策制度要求国会与总统相互制衡。国会可以限制或者扩大总统在贸易政策上的权力,例如2015年国会曾通过TPA以帮助奥巴马总统的TPP进入快车道。就中美贸易关系这一具体议题来讲,投票历史表现出贸易失衡的压力在国会逐渐积累,曾数次出现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方案并获得多数票。
国会能对特朗普形成限制吗?
即便国会反对,特朗普还可以绕过国会实行总统权限内的某些贸易保护措施。
长期以来国会都将“管理对外商务贸易”的权力授予了总统,总统本人有权利实施一些贸易措施。例如,根据1962和1974年的贸易法案,只要总统认为是有碍国家安全、或是处于严重国际收支逆差、或是贸易伙伴有“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情况下,就可以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包括限制进口、在150天内对进口商品征收最高15%的关税等等,而不需要国会通过。
此外,虽然制定新的贸易协议需要国会通过,但仅需要总统批准美国就可以退出已有的贸易协议。有些情况下只要总统本人就有权利发动贸易战,尤其是在认定有汇率操纵等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情况下。不排除特朗普绕过美国财政部的“汇率操纵国”的标准,以此为由挑起对中国的贸易争端。
中国需要准备好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