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自信体现在思想文化市场的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
胡占华
坚守法律、道德、公序良俗这个底线,让核心价值、信仰信念融入法律、道德、公序良俗之中,坚持在思想文化市场的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展现魅力和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灿烂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和文化辉煌一直为中国人民所骄傲和世界各国人民所钦佩、瞩目。然而康乾盛世之后,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清王朝很快走向衰落,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很快就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抗日战争爆发让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境地。一大批仁人志士从中国经历的屈辱彷徨中清醒呐喊抗争奋斗,他们不仅反抗造成中国屈辱的外国侵略,还深刻分析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道路原因、思想根源、制度原因,他们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实实在在的生动实践,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体系,不是中国闭关锁国的自娱自乐和说教,是对百姓对世界的说理。
纵观中华民族追逐中国梦的过程,无不是从理想转化到思想的过程,无不是中国精神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并确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显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精神是实现贯穿中国梦的灵魂。中国梦从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转化到一个政党和国家引领人民的思想的时候,也就成为指导人民实现理想的思想方法,具有指点江山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和精神激励效果。
在开放的世界,思想市场的繁荣是文化自信的坚定支撑,中国历史经历两次大的思想市场的繁荣,第一次是奴隶社会解体的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第二次是封建社会解体进入现代社会的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出现鲁迅、毛泽东等一大批思想巨匠。相比较目前开放的中国变化的世界,中国古人的发展思想的传播还更多是局限在中华这块大地,即使后来流传更远那也是时间流动的作用更为直接。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一员,中国的复兴除了硬实力的复兴还要有软实力觉醒,那当今中国是否会出现与时代相一致的一大批支持中国复兴的思想巨人、繁荣的思想市场呢?思想市场的繁荣是中国复兴的主要标志之一,只有中国的世界这个舞台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法治、制度建设、道德伦理等领域的全面复兴,才能支撑起中国这个肢体巨大的巨人的身躯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出现一大批思想巨人和思想市场的繁荣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赋予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