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绝大部分的统计标准来衡量,中国的货币存量(即现金加存款)都是世界上最高的,高达150万元人民币,折算成美元超过21万亿;而美国作为最大国际货币美元的发行国,货币存量也仅仅为11万亿美元左右。当前,国内外投资者纷纷看空人民币,在这种背景下,资金外流已经形成波涛汹涌之势,冲击着中国的金融体系。
货币存量居高不下会导致一种螺旋式下降的资金外流的均衡。货币存量表现为现金与存款,因此,货币与债券、股票不同,流动性极强,随时可以出走。如果货币持有者预期中国投资前景看淡,就会兑换外币,出境投资,这就会导致人民币贬值。而市场一旦核实了按人民币计价出境投资比境内投资更好的预期,资金外流又会加速。
外汇市场上也存在一种螺旋式下降的、汇率不断下跌预期自我实现的均衡。那就是,如果投资者预期汇率会下跌,就会把本币换成外币。这将直接带来外汇储备的下降;外汇储备的下降作为一个信号,又会反馈给投资者,强化汇率贬值的预期,促使他们加快资金外流,而资金外流又会进一步加快本币贬值。
这两个自我实现的螺旋式下降的预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下中国经济的重大风险。
中国面临第四种金融风险
以往国际金融理论在分析金融危机的时候,提出了三类金融危机的概念。而事实上,中国面临着潜在的第四类风险。
第一类危机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经常账户长期逆差加上财政赤字导致外汇市场的恐慌,出现汇率的下降,资金的外流。
第二类金融危机是过度借贷,或者是政府,或者是企业,大量借入以外币计价的债务,一旦国际市场对该国经济未来增长前景的预期发生逆转,就会直接导致该国债务不能延展,债务集中到期,外汇储备迅速下降,造成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