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称霸世界的两个根基,一个是杰出的财富创造能力,一个是非凡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美元霸权)。这两个根基把美国推到了世界超强的霸主地位!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在全球经济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逐渐下降。美国的制造业和美元霸权之间的矛盾逐渐开始显现。制造业要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因此人均收入就不能太高。而美元霸权就必须要求维持美国经济规模在全球经济总规模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一般这个比重最低不能低于20%。超高的GDP平均到每个国民身上就是超高的国民收入。制造业中心和美元霸权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在不可调和之下,美国基于对制造业中心和美元霸权等利弊得失权衡之后。认为美元霸权更有利于美国,于是做出了把制造业外移到自己能够控制的国家或地区的决定,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
产业的外移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美国的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进口。导致了美国大量的贸易逆差,美元大量的外流。
但是在制造业转移的初期,由于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南韩都是较小的经济体,对美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美国可以通过制造经济危机的办法来收割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从而减轻自己的债务。这就是我们看到七十、八十、九十年代亚洲、拉丁美洲地区,频频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
随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零零年代制造业中心往中国的转移,美国的贸易逆差大量的集中于中国。而中国又是一个对货币进行严格管制的国家,并对美国利用金融手段收割经济成果有着高度的警惕。美国利用他以前的惯用手段对中国进行金融攻击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我们所熟知的就是1999年索罗斯对香港的攻击,和2008年国内外潜伏的热钱对中国股市的攻击。
正是因为中国对货币进行管治,并且是有着完整军事能力的有核国家,美国能够对付中国的手段非常有限。美国利用制造金融危机、经济动荡,收割世界经济发展成果的手段,基本上就被废除了。美元就大量的滞留国外,进而转化成20万亿美元的外债。这就是近十几年来,美国的外债从5万亿美元暴增到20万亿美元的原因。
最要命的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意识到美国利用金融危机、经济动荡促使美元回流的手法与手段。开始不断的创建独立于美国金融体系之外的金融机构,如亚投行,金砖银行等;进行金融互助,保卫自己的经济发展成果。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这次加息加了两三年也加不下去的原因!现在好不容易硬着头皮加下去了,但是想象中的,亚非拉的金融危机、经济动荡却没有迟迟没有出现。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掠夺全世界的经济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再不改美国的外债就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这次特朗普上台所采用的改革模式和奥巴马模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要重新恢复美国的制造业,恢复美国的财富的创造能力。但在具体的做法上,两者却截然不同。特朗普采用的类似于前苏联改革的休克疗法。通过比较激进、强硬的手段,在孤立主义下解决问题。其重点是快速恢复美国的制造业能力,同时利用军事手段强推美元霸权。而奥巴马推行的则是类似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即在维持美元霸权稳定的前提下,在开放的区域架构下进行制造业的恢复工作。两个人的不同是,特郎普把制造业恢复放在第一位,美元霸权放在次要的位置;奥巴马则是把现有的美元霸权的稳定放在首要的位置,制造业的恢复放在次要的地位。
基本上我对特朗普的改革是不看好的。因为它完全没有解决美国的制造业中心和美元霸权之间的固有矛盾。如果强推下去,只会导致混乱。维持美元霸权,制造出来的产品成本就会很高,同样的产品价格就会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的2到3倍(苹果公司内部评估,在美国生产iPhone是在中国生产同样iPhone产品价格的2到3倍)。如果美国靠高关税来保护自己国内的制造业,那么这些在美国生产的产品就根本不可能走向国外市场,只能局限于美国国内。那么美国就会逐渐转变成一个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的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市场。如果是这样,美国经济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将迅速降低,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基础货币的角色也会逐渐崩解。美元的势微,必将导致超量发行的美元的大量回流,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不可预测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而导致社会动荡……
奥巴马采取的改革措施是比较稳妥的。和特朗普的用美国一国之力单挑全世界的方式不同,奥巴马是想整合全世界来对付中国。tpp是一个可攻可守的设定,一方面可以利用tpp设立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和战略回旋空间。另一方面他也创立了一个和美国经济高度整合,融为一体的经济区块。即使美国在和中国争霸的过程中败北,也会保留一个完整使用美元的区域,使得美元仍然是世界三大货币之一,美元体系也不会迅速崩解……
国势就像股市,当大趋势向下的时候一般都很难挽回。就像中国的明朝,明朝末期的几位皇帝,都有雄心壮志,都非常想扭转明朝的颓势,但是国运向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顾此失彼,往往一片小小的涟漪就能演变成一场大海啸……。
国运如此非人力而能为……!!!
特朗普能否让美国再次雄起?
评论
3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