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增长对于充分就业的影响。就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而言,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和管理等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从上述生产要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来看,技术、劳动和管理三个要素与就业密切相关。理论上而言,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所谓社会生产,就是以信用货币形态的资金为中介,实现以技术、管理和劳动作为表现形式的“人”与资源[1]相互结合的过程。就此而言,一定时期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人”与资源等生产要素组合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理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资本有机构成也是不断提高的,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一定增量规模的非“人力”生产要素所带动的人员就业,呈现相对减少的变化规律。而从就业人员的绝过数量分析,在既有的资本有机构成条件下,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就业人数增加,则是绝对的。并且从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不同产业结构下所实现的人力生产要素与非人力生产要素的比例构成也各不相同。理论上而言,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模式下,人力生产要素与非人力生产要素比例结构相对较低,而在服务型产业发展的条件下,人力生产要素与非人力生产要素比例结构则相对较高。因此,不管资本有机构成如何,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都会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率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的调控目标。
3.经济增长对于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就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而言,一国经济增长对于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一国价值总量增长情况来看,根据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当一国将出口作为拉动以信用货币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增长时,该国对外贸易必然会出现收支不平衡,其主要表现为贸易顺差;而在贸易收支不平衡的条件下,该国为了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则只能通过外币资本流出的方式,来实现国际收支总量的平衡。理论上而言,从经济增长的价值形式分析,这部分与贸易顺差相对应的外币资金如果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可以自由流出,那么,其必将通过汇率的变动,最终使一国贸易收支保持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实现了外币资金在贸易顺差条件下的自由流出,那么,由外资自由流动所引起的汇率变化,将使一国贸易收支达到平衡,从而使出口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在以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条件下,一国为了保持本国汇率的相对稳定,必然会通过买入外汇的方式,来使本国汇率不会由于本国出现大量贸易顺差而升值。因此,在政府通过买入外汇干预本国汇率的假设条件下,一方面一国贸易进出口所积聚的贸易顺差会拉动本国经济在价值总量上实现增长;另一方面,一国政府对于本国汇率的干预,使该国通过贸易顺差所积聚的外币资金,不能通过市场化渠道自由流出的方式,实现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从经济实践来看,虽然一国政府在对于由贸易顺差而导致的外币资金进行统一结汇之后,会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购买国债等投资方式,来获取投资收益,但是,从这部分外汇资金的所有权来看,其无疑属于政府所有,因此,政府将外汇资金对外进行投资的行为,并不能使该国真正地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由此可见,在以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引擎的条件下,一国要实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增长,就会出现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下,一国国际收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二是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角度分析,一国要实现以使用价值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增长,则必需通过贸易收支逆差的方式,来增加本国以商品(这里所说的商品既包括有形的货物形态,也包括无形的商品如服务等)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由于在现行的国际贸易条件下,一国要实现进口大于出口的贸易逆差,就必需通过借入国际资本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在通过贸易逆差方式增加一国使用价值总量的条件下,一国资本项目收支必然是赤字的,其在一定程度说明,在通过贸易逆差的方式增加一国使用价值总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一国国际收支也不可能实现平衡。此外,从一国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之间的变动关系来看,在将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工具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并不能实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和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共同增长,具体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当经济增长通过出口拉动时,其主要表现为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价值总量的增长,而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由于出口的增长而出现缩减,由此导致两者呈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当一国是通过增加进口的方式来增加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时,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就会由于贸易赤字以及资本项目赤字而出现缩减,从而导致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与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之间在运行方向上的不一致。理论上而言,在经济增长不是通过出口拉动而实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增长的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汇率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实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总量与以使用价值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共同增长。更有甚者,根据目前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以相对优势为依托所实现的贸易收支平衡,会使本国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实现相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