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龍,原名,李小平,字:永乐,号:江南居士,藏佛名:索南仁钦,法名:能安。自幼喜爱艺术,尤其是牡丹画,早年师承民间国画大师,长期对牡丹观察、写生、创作,精心耕耘,所创牡丹千姿百态,形神各异,雅俗共赏,表现出独特风格,作品进行中西画法结合创新,为此承现牡丹雍容华贵,繁荣昌盛之特点,特拜国画易经大师所指点,研究风水国画牡丹,由表及里,形真神飞,花晶莹玉润、凌励剔透,叶嫩,干劲苍,充分表现了牡丹的神韵。 对布局严谨、泼墨写意、多方面吸取营养、并外出写生,力求探索个人面貌,寻找国画的时代感,创新、讲求个性,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 李文龙老师2015年12月15日在第二十四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上,其参赛的作品深受好评,波兰王子马雷克、王妃彼得林收藏扇面、扇子、卷轴,脑力记忆创始人托尼博赞先生收藏其扇子作品,利比亚媒体记者收藏其扇面牡丹以及还有许多国内外朋友收藏。 李文龙老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邮册发行组委会、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集邮画报出品了李文龙老师牡丹画限量版珍藏邮册。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湖北省分会副主席、菏泽牡丹研究院副院长、菏泽京都慈善书画家。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孔子路经陈蔡去应楚国的聘请。陈蔡的统治者担心这样的圣贤会危害自己的国家,便派兵围住了孔子师徒。子路很烦恼。孔子开导他说了这番话。 中国兰色花鸟画中,因孔子于兰的论述,而长盛不衰。我读兰色尤叹兰色之优雅,兰色之风格,思想中蠕动的是兰色之人文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画作品的色彩,作为一种生命表象形式,核心内涵活跃着传统文化精神。事实上,读者从不同角度解读不同的颜色,感受不同的艺术境界。江南居士李文龙的兰色牡丹艺术,表现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的点缀,更重要的是通过兰色的读画,升华人们对兰色理性的认识。他尤爱花青之兰。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提炼的花青色彩中,申明自己的艺术观和人生观。他作品中的花青之兰 ,折射着花青瓷的晶亮剔透,画面变幻着一种文静,安详,美丽。这与他的江南居士之名与青花之兰展示的佛心禅意相融合。 读李文龙的花青牡丹,有“君子修德,不以穷困而改节的气息”。李文龙在创作之余,还要为生活辛苦操劳。许多商家请他作画,他为了生计,大多应允。但是要改他的兰心蕙质,他盖不应允。这便是花青之兰赋予他的使命。 从他一系列花青牡丹来看,每幅作品都让人感受到青出于蓝的风格和精神。《富贵正矫春常在》通篇花青色,他用浓淡演绎色泽的深浅变化,岁月沧桑,人生味道。花之兰,叶之兰,枝之兰,蝴蝶之兰,绽放和放飞的另一种人生态度。作品《和谐》,用淡色展示晶莹剔透的一种瓷器之美。读罢之余,咀嚼它的兰色,美艳和温润并存,心湖荡漾着和谐的涟漪。《春深幽梦》兰色背景和留白的处理,几乎天衣无缝。画面月色如水,清幽泛起的深邃,随着目光的移动,心旌摇曳。感触他作品中浓淡关系的处理,如梦如幻。 阅读李文龙的花青牡丹,即感受画面灵动和柔和,又感染其情感色彩的变化细腻。这体验了李文龙花青牡丹的特殊韵味。在看似温润,淡泊,平和的外表下,实则涌动着一股稳固的力量。 一种艺术现象与作者的修为密切相关。李文龙自幼酷爱国画,对青出于蓝有特殊的感情。他多年从事花青研究,尤其是花青牡丹的创作实践。他曾拜民间花青画大师为师,又拜当地风水画师习易学变化之道。在耳濡目染中,渗入儒释道传统文化精神,于一白一兰之间的幻化传奇中领悟花青的玄妙。作品的技法不断升华。 2015年,在二十四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上 ,其作品深受波兰前皇室后裔马雷克及夫人彼得林的喜爱,并收藏了他的扇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之际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邮册发行组委会,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集邮画报出品了他限量版的国画牡丹。为庆祝中美建交37周年,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全球巡展既中美杰出华人邮票艺术家活动组织机构邀请李文龙参加“中美建交37周年---2016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系列邮票”出版发行活动。其牡丹作品被收入《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纪念珍藏册》 画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李文龙正当青壮,生活的感受和民间的历练,会不断丰富他对国画色彩和技法的认识。笔者祝愿他在国画创作的旅途上,勤奋耕耘 ,定会有丰硕的果实收入囊中。 丹青居士 201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