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灵感与缘分
喻建国
经过研究、探索和捉摸等过程,让个体看到、找到或感觉到前人所没有看到、找到或感觉到的存在,这些存在既可能是实物存在,也可能是场存在。发现的形式多种多样,看到了前人没有看到的存在,是发现的形式之一;找到了前人所没有找到的存在,是发现的形式之二;感悟到前人所没有感悟到的存在,是发现的形式之三。
为了能够发现,就必须多看多听多闻多接触多劳作多思考。光多看还不行,要长慧眼;光是多听也没用,要长灵耳;光是多闻还是不行,要长敏鼻;光是多接触也还没用,要有对接触的独到的感觉;光是多劳作也还是没用,要有对劳作的别树一帜的感受;光是多思考也不能显出有用,要有灵感。
灵感是思维中的火花,是在文艺创作和科学技术研究中人们瞬间萌生的富有首创性的突发思维的呈现。搞创作和研究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发现的瞬间思维和发明的瞬间思维。人们也因此常常称呼这一状态为灵感思维。灵感可能在人们平常感觉中产生,而更多的是在精神运作中的场中产生,是一种场感应的产生物。
我国古代没有“灵感”一词,公元1919年以后inspiration才从西方流入我国。作家三盅谈到写作时有过这样的描述:“在寂寥中触摸灵感,于无声处倾听幸福。”在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杰出的文艺创作,往往是灵感这种智慧之花闪现的结果。
灵感出现的前兆是一种触灵存在的激发,触灵存在可以是物体、现象、音响、图画等,当人们的思维与触灵存在碰撞,灵感的火花就闪现了。它是人们的潜意识和显意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激发的结果,它不是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的整体运转,蕴藏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玄妙统一。灵感经常是创新的,从未有过的,绝对新奇的。
寻求灵感就需长期关注某一领域的存在,对这一领域的存在多看多听多闻多接触多劳作多思考,同时又让自己跳出这样的环境,让自己沉浸在与这一存在似乎毫不相干的存在中,十分惊人的灵感常常会在这个时候闪现。
善于发现是获得成功的法宝,而善于捕捉灵感又是发现的法宝。捕捉灵感确实有很多方法,经常运用这些方法,在苍茫的宇宙中就会常常捕捉到灵感,发现潮涌而来,人在发现中会觉得特别幸福。
触灵存在并非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所有的存在中都存在着,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一情况的存在,成就了发现万有引力的灵感,这一情况就成了一件触灵存在。
某一存在之所以能够成为触灵存在也是该存在与灵感触发者之间的缘分,缘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件神奇,想想缘分,追追缘分,缘分也会莫名其妙地挨在你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