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一定要标注保质期吗?


 年底将至,迎来了葡萄酒消费的旺季。有些细心的朋友发现了葡萄酒中文背标上的不同:国产葡萄酒都标注了为期8年到10年的保质期,而进口的葡萄酒则普遍没有标注保质期。进口葡萄酒不标保质期到底是什么原因,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吗?

其实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其中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在西方很多国家,葡萄酒都是不标示保质期的;

 


葡萄酒就像人一样,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和衰老,我们很难说一个人一定能活到多少岁,同样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一瓶葡萄酒的寿命是10年。对大多数葡萄酒来说,保质期就像是没有意义的口头禅,10年也是一个没有太多意义的数字。

 


所谓“保质期”,就是物品能保证质量的期限。我国葡萄酒的保质期一般为十年,而在国外,葡萄酒一般没有保质期的说法。因为讨论葡萄酒的保质期是没有意义的,爱好红酒的人更关心一支酒它是否具有陈年的能力,何时能达到它的最佳适饮期。

 


葡萄酒是生命的载体,从土壤气候的变迁与成型,到葡萄植株的下种、抽芽、开花、结果、成熟,这是一个生命的过程;而通过酿造发酵培养与熟成,又是另一个生命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成酒装瓶后,经过时间的延长,酒体陈年,又将经过生涩、成长、成熟、老态甚至死亡的一个抛物线式的生命过程。有的葡萄酒需要十至二十年才能到达成熟期,也就是它的最佳适饮期。

 

所谓的“变质”,可能是葡萄酒已经处于衰落期,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保存不当而造成酒质粗糙或变得酸苦有异味,因此不能说在保质期内质量没问题,过了保质期质量就有问题,不能喝了。事实上,无论保质期内或保质期外,如果已有不好的异味或淡如“潲水”,完全没有了红酒的特性,就不必冒险饮用了;若只是骨架松散,香气无踪,口感变得较酸,可以喝,但也失去品尝葡萄酒应有的意义。

 

 


 

我只是希望,随着葡萄酒越来越多的走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朋友习惯饮用葡萄酒之后,对于葡萄酒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未来有朝一日,酒精度超过10%vol的葡萄酒不在背标上标注保质期,大家都觉得很正常。

本文源自:酒侬文化http://www.joynoon.com

推荐阅读:干了这杯红酒,你的人生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