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的大型服装企业,特别是江浙一带的中大型服装企业,也可以算是老企业,有经营了十几年的,也有经营了二三十年的。想要进行改革的时候,其实都挺难的,因为摊子大了,企业文化的沉淀很多年了,要想转变不是短时间能做好的,必定要经过两三年,或者三五年的时间。经过服装智能制造精英俱乐部的调研发现,要想转型、改革,一定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员管理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是第一位
在我国工业企业中,对于人员的管理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出现员工工作积极性低,工作态度消极,凝聚力差等方面问题,造成工作拖拉、效率低,生产秩序混乱,直接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应抓的工作:
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管理者会有改革的思路和意愿,可以通过会议把自己想法和要求贯彻到员工的思想中,统一员工的思想后,明确了员工工作的方向。另外,会议要求的事情会后要认真抓落实,出现问题马上处理,要说到做到,这样管理者才有威信,说话才“给力”。但企业很多的管理人员是不想改的,因为几十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要抓骨干。
2、抓骨干、带整体
在生产现场管理时,充分调动骨干力量的积极性。非常重要,骨干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通过骨干力量,可以带动落后人员,从而带动生产管理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整体工作向前推进。
3、使用关心爱护与约束和严管的办法
服装智能制造精英俱乐部发现,很多大企业都很难招员工,就算招进来也很难留住。所以,对员工的关心必不可少。你要关心爱护所管区域员工工作、生活。对于工作认真、积极,任劳任怨的员工,从精神上给予鼓励、物质给予奖励、让员工体现自我价值;生活有困难时帮助解决。但是,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行为约束,运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达到企业凝聚力、向心力。
4、运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
大企业的人际关系很复杂,也懒散惯了,制定约束机制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员工按公司的战略方向进步。制定工作目标,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厂规厂法、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检办法,设立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此结果与工资挂钩,从而激励了每个员工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
5、把品行好、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放在重要岗位上
把人员素质高、品德好、,业务能力较强,任劳任怨;有钻研创新精神;平时考核评比成绩好的员工,推荐到重要岗位上工作,通过他们可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二、设备管理是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
因为企业做大了,产品外发加工是必然的。那么设备的租借也就时常发生,对设备和管理要加强。
1、设备管理有计划、有措施、有制度
设备管理:包括维护保养、巡查、巡检、租借等都要制定可行计划,并有严格设备管理制度,做好维护保养、巡检、巡查,统称“一维二巡”制。
2、设备管理要推广“点检法”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在企业设备管理中,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如“点检法”杜绝跑、冒、滴、漏、堵现象的发生,减少停车、减少了故障、减少消耗,使产品质量稳定,使生产效率提高。
3、总结完善设备使用性能
对设备运行情况要及时总结,对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以及操作不方便,安全无法保障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根据设备存在问题,制定一个可行技改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完善设备的使用性能。
4、抓落实,保证维护保养,技术改造质量
根据维护保养检修技改方案。认真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要落实责任人、责任明晰,杜绝维护保养检修技改质量粗放,对设备现场的维护、保养、巡查、巡检非常重要。
三、严格抓好原材料进厂质量关
多年来,由于受市场管理不规范的冲击,各种假冒伪劣原材料混入工厂,进厂原材料的验收制度不健全,造成进厂原材料质量差,使生产成本降不下来。
四、建立具有活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新措施
1、运用新制度和规程、标准、采取新措施来保证生产运行顺畅
除了制定实施可行各项规章制度,各种规程,技术标准和必须的应急措施外,落实是关键,层层抓落实,还要跟奖罚相结合。
2、定期考核,让员工有危机感
制定定期考核员工办法,根据每个员工工作中表现,划出优良差,实行末尾淘汰制,后3名人员进入学习班,学习期间无工资待遇,这样使员工工作中有危机感,此办法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选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员工业务技能操作水平、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全员即懂工艺流程,工作原理,设备构造,又懂安全,又会操作,并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生产出安全的产品打基础
很多企业重管理轻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提高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环境差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另外,环境差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所以我们必须把环境工作当大事抓。制定环境卫生实施细则,设组织机构,定期考检打分,考核与个人的工资挂钩,环境好的奖,坏的罚。让大家对环境重视起来。,让员工在好环境中工作,使员工团结向上、积极工作,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矛盾,使生产现场管理整体水平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