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事之本,必先治身。
治身即修身。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治国、治家,都可以用治。一个治字,包含了省吾身、自知、自胜,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医学等等,更有“我就不信治不了你”之治的意思。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这篇碑文所强调的,正是修齐治平中的修的重要性,是治身的重要性。(1)
2.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学有向书学,向人学,向事学。
向书学,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
向人学。如,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向事学。如,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王守仁《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其中,物格而后知至,应前置一句:疾学而后物格。
3.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
《中庸》: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道,是不可须臾离的价值观。
多数人对佛家,对儒家,对毛泽东,对安.兰德等的理解、接受、运用,事实上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无法将之上升至道的层面。以此为生命实践,这些思想,无论人生的高峰或低谷,都能作为一种超越成败的支撑力量而存在,也可说并无矛盾之处,都是相通的。真正理解它们的人们实际都是将此作为一种超越成败的人生价值观。触及道的层面,在个人生命实践的层面上,这些思想实际上都是立于不败之地、无懈可击的。
道对人生的帮助,非常巨大,不可或缺!以对安兰德的理解为例。
安.兰德让人理解并热爱工作:
必须要工作,而且工作,必须是学习与自我进步的过程,必须是理想实现的过程,也必须是能够明显发挥自身长处的、而且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真正爱好所在,至于是否赚钱,倒是并非决定性的重要。(2)
安.兰德让人懂得成功与幸福:
所谓成功,其实是对于有意义的思想与行动的坚持,是选择之正确,而非目的之必达。所谓成功,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成功,即幸福。成功与幸福,是找到自己的路,走在自己的路上。在路上,即成功,即幸福。
王小波有个问题问的好:你有了钱以后,你做什么?这对于我们理解安.兰德的思想很有帮助。《源泉》的主人公,自始自终就不是在追求世俗化、社会性的成功,不是在追求“他是”,而是在坚持一种个人化的、自我确认的成功,在坚持“自是”, 坚持个人所认可的道。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哪怕“他是”不是“自是”的必然的副产品,哪怕“自是”所带来的将是“他是”的反面,亦必坚持!哪怕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何惧何悔?
故商业史上,恰恰是最了不起的一些企业家,往往被误会为是疯子和骗子;思想史上,恰恰是最了不起的一些思想家,因为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而且非常狂傲,甚至于有些......往往也会被误会,被攻击,被唾弃,甚至于被大快人心的公开虐死。
安•兰德提供了最好的社会价值观:
真正的自由,只能是人类自身能力的最大化发展,是人类发展可能性的最大化、最优化。
安•兰德会让人理解的是:
自古到今几乎是必然性的由多数庸人组成的社会,必然形成一种人为环境,其所给予天才和异类的,恰恰是最不公正的对待。天才和异类,想要逆袭成功,何其艰难!然而,正是这些备受磨难的天才和异类的逆袭成功,一步步的改变着世界,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与进化。正所谓:“天不生诸贤,百年如长夜。”
安•兰德会让人明白的是:
资本主义、实用主义、完美主义、技术至上主义,也同样是一种理想主义。
安•兰德会让人思考的是:
生活的意义!——人类在宇宙中追寻自身价值的必要性。
安•兰德坚持理想主义:
美貌,不能证明价值。沧桑,不能否定理想。
安.兰德在他的著作中成功创造了一个伟大形象:
行己所是的不屈的精神追求者,致力于推进人类个体和整体精神资源的最大化开发的伟大理想主义者。
安.兰德,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历史上的一切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的根本缘故:
我们是环境的创造物,但我们也能够反过来参与创造环境本身。世界于我们,就是一个web2.0的网络。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型的智能体系,每一个体都是一个与之互联的终端。在web2.0的网络世界中,终端与整体是相互连通,也是相互创造的。
人,是由宇宙新生的作为物与物之间发生联系与作用的一种新式的中介体。
人,是世界的互动者。
这个世界的许多伟大人物:他们曾经也不过是凡人,他们不愿意屈服于曾经的境遇,他们Stay hungry,这样一种反抗的力量,始终指向着更为美好的未来。
然而,真正的知识,才是改变世界的真正力量。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伟大,无不体现于其为古往今来最为珍稀的人类个体:知识实践者,而且是真正的知识的实践者。
资本主义数百年间,最伟大的艺术家、投资者、企业家,无一不是知识实践者。站在抢蛋糕的权力型垄断的对立面、明言主张做大蛋糕的技术型垄断的技术至上主义者Peter Thiel, Ayn Rand崇拜者、完美主义者Steven Paul Jobs,都是伟大的知识实践者。Ayn Rand小说中所塑造的杰出人物,无一不是知识实践者。
现今人类所享有的各种便利、各种实际利益,实际受益于资本主义兴起以来所发展出来的科技成果。
很久很久以来,一直是知识实践者统治着人类世界,他们位于人类金字塔的顶端,俯瞰着随波逐流的芸芸众生。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历史,就是理想主义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就是人为环境:其他人的阻力)的较量史。
安兰德令我们自省:
这个世界上,多数人实际是毫无目标的。在生活中,他们会经常性的无缘无故的感觉累,根源是因为对前途感到迷茫,对于行动的意义感的迷失。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一种错觉,以为别人的生活是更好的,其实恰恰不是这样。
生命就是从我的世界的开始,到我的世界的结束的这么一个过程,与之其他没有关系。无所谓死后世界。无所谓比较。
人生的关键,是找到自己的路。
真正的目标,是自己的。
跟别人去比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的路才行。
郁闷和绝望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路。如果有自己的路,有所为并乐在其中,甚至激情满满,怎么可能郁闷、绝望?
值得去过的生活,一定是迎难而上并始终内心强大的。
有了自己的路,不可能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困惑。其原理,类似于《吕氏春秋》中的论说: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犹表之与影,若呼之与响。
明道,任何时候都不晚。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明道,努力一定会成为一种趣味,而且是趣味本身。
明道,明了很多问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比如爱情,没有必要: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爱情应当是一种相互激励、提升,跟其他无关。问题在于,人们自己找不到让个体生命自足的意义,没有目标,却妄图以所谓爱情等来替代或弥补为其意义,这一定是绝路,因为爱情必须建立在找到并实践让个体生命自足的意义的基础上。
明道,明了:
没有痛苦、难度、风险,就没有乐趣。
没有磨练就没有进步。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没有逼迫就没有突破。
没有苦逼就没有牛逼。
怕逼、躲逼、欠逼,只会穷逼、傻逼、逗逼。
爱逼才会赢。
一如Entrepreneur's Credo of the American所宣示的精神!(3)
以上总而言之,可简略表述为六字真言:治身、疾学、争道。
从西方文化、美国文化的角度,我们对于治身、疾学、争道这三者,应当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其实,治身、争道、疾学这三者,都不应被理解为万事之先,反而是在对万事的实践之中,才能够真正实现所谓的治身、疾学、争道。万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对此的理解,是先治身,然后成事的话,那么,无论你如何治身,你所能够获得的结果,多半也只能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夫俗子,实则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治身,是不能闭门造车的。事、身、、学、道,事实上是相互促进、相互创造的。西方文化、美国文化,事实上所注重的,是于实践中治身、疾学、争道,是实践为本。这完全可视为一种对于经典文本的理解上的差异。
附注:
(1)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 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2)"I don't intend to build in order to have clients; I intend to have clients in order to build."
ChapterI, p. 20 ; Howard Roark to the Dean,The Fountainhead by Ayn Rand
(3)Entrepreneur's Credo of the American,The inspiriational and motivating Credo,Excerpt from Common Sense, written in 1776 by Thomas Paine. At first this short affirma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omas Payne, and his book Common Sense. It still is quoted as Thomas Payne’s in some circles.Then the quote was attributed to the writer Dean Aflange from an article re-published twice in The Reader’s Digest in 1952 and 1954. Finally, the 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ntrepreneur-exalting wording was an alteration introduced and adopted by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International.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common person. It is my right to be uncommon—if I can.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 risk, to dream and to build, to fail and to succeed.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nor my dignity for a handout.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nor bend to any threat.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 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 and say: “This, with God’s help, I have done.All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n Entreprene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