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周报(2017.10.30~2017.11.5):一边推动城市发展 一边做到乡村振兴


(首发于北京产城融合技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声音

▌城镇化要一边推动城市发展 一边做到乡村振兴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近日表示,如今,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7%,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城镇化发展——一边要推动城市的发展,一边要做到乡村振兴; 一边要推动农业人口进城,一边还要考虑在农村能不能培养新生的发展动力; 一边要照顾到经济的发展,一边还要平衡好资源环境等问题。 城镇化在推进乡村振兴当中它所起的一些作用,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应该在城镇化进程中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也不是所有的乡村一样的发展,也不是所有的乡村在同一个时间里面发展,它指的是一个较长时间里面,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推动以工促农,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最后达到一个较好的局面。但是在这些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城市资源对于乡村的辐射带动,发挥好小城镇、特色小镇对于乡村的支撑作用,都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建议对特色小镇名称注册商标

近日,佛山市工商局发布了2017年佛山地区第3号商标报告。根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佛山有效注册商标达到了21.31万件,在全国城市中排第12名。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底佛山首批15个市级特色小镇正式出炉,为加强对各小镇产业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恶意抢注现象的发生,该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对具备商标显著性特征的特色小镇名进行商标注册。 佛山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名称公布后,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对具备商标显著性特征的特色小镇名称进行商标注册,对不具备商标显著性特征的特色小镇名称,可通过添加图形等方法使其具备显著性特征后进行商标注册保护,建议优先在其对应的产业相关的类别上进行注册。

▌留住乡愁:特色小镇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如何在既要保护特色村镇的历史文化的同时,又不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如何平衡特色村镇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脚步? 我们要从保护文化记忆与打造创新引擎两个维度开展工作。保护文化记忆要求我们将乡愁记忆作为内在推动力,通过适宜的策略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保护作为物质载体的实体建筑、保护特色村镇中的生活记忆与交往记忆、促进特色乡镇中不同时间的记忆融合。打造创新引擎要求我们不一定只是完全承袭旧时的规范与风俗,而要具有历史意识和与时代共振的文化感,善于推陈出新,取其意而忘其形;为能够唤起人们乡愁记忆的产品、活动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来提升传统特色产品的品质;推动城乡文化之间的融合,通过文化记忆与乡愁需要再造文化空间。 保护与发展特色村镇有三重具体途径:提取意义,为保护与发展精准规划路径,沟通历史与当下,统一家国记忆与地方感;聚焦空间与人,培育适应文化记忆空间的主体,选择一种多样化的、内生式发展的道路,注重多重主体(政府、专家、村镇居民等)的协同保护,尤其要聚焦村镇居民中新型农民的培养;注重新语境中新的手段,适应新媒体时代文化记忆保存的新模式,文化记忆开始拥有传承与传播双重功能,新媒体为记忆脱域提供了可能条件,并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了文化重构,此外,新媒体中的文化记忆具有自发书写性与“共建性”。

动态

▌广东惠州:力争2020年建成约30个特色小镇

近日,惠州市政府办公室出台《惠州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惠州特色小镇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惠州市发改局副局长黄俊堂介绍,根据方案,惠州将重点培育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生命健康等特色小(城)镇,力争到2020年建成30个左右特色小(城)镇。 方案明确,特色小(城)镇以主导产业为导向,原则上全市每个细分产业只建一个特色小(城)镇,新引进的产业项目一般要求布局到同类产业特色小(城)镇。 根据目标,惠州将努力实现全市特色小(城)镇3—5年内新增有效投资超过1000亿元、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个创新创业团队和300名高端人才,成为惠州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型升级的新力量。

▌山东公布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 特色小镇总数达到109个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经省政府同意,确定将平阴县东阿阿胶小镇等49个小镇纳入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据记者了解,今年3月,山东省公布了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60个小镇入选。至今,山东省共有109个特色小镇。 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山东省特色小镇全名单

▌成都评出首批非遗特色小镇

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名单在近日公布,洛带、新繁、黄龙溪、安德、柳街、桂花、平乐、道明、安仁、甘溪等10个古镇入选。 据介绍,此次评选旨在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利用,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将非遗打造成这些小镇的特色品牌,同时丰富成都“非遗之都”的内涵。 此次评出的10个非遗特色小镇,都拥有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龙泉驿区洛带古镇的会馆建筑是一大特色,但客家龙舞和客家婚俗也分别是省级和市级非遗。新繁镇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新繁棕编,平乐镇和道明镇分别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瓷胎竹编和道明竹编。这些小镇中,不少非遗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引擎之一。

▌罗田落地一批全域旅游重点项目 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

10月26日,罗田县全域旅游重点项目胜利商贸文旅小镇、大别山天堂河峡谷景区奠基开工,大别山温泉鲜花小镇通过专家评审。该县这些项目的落地建设,将有助于打造全域旅游新引擎、新亮点。 胜利商贸文旅小镇项目是卓尔文旅集团与罗田县政府签约的“五景区、五小镇”全域旅游项目之一,依托该县胜利镇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一期项目规划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集书院、戏台、商贸街区、特色民居等于一体,全新打造一个宜业宜商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据悉,一期项目预计在2019年10月前投入运营,整个小镇将于2021年10月前建成。

▌PPP落地速度加快 环保养老受资本青睐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8期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入库项目14220个,累计投资额为17.8万亿元,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9个行业领域。其中,6778个项目处于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阶段,均已完成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审核,纳入管理库,投资额10.1万亿元。国家示范项目共三批合计697个,总投资1.8万亿元,落地率82.1%,比2016年落地率提高32.3个百分点。 民企加速挺进环保、养老和农业领域PPP与政策驱动密不可分。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5月份,财政部、农业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7月份,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8月份,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系列政策为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相关领域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今年以来,全国PPP项目“绿意”渐浓。“公共交通、供排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利建设、可再生能源、教育、科技、文化、养老、医疗、林业、旅游等多个领域PPP项目都具有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化的作用。”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末,已落地绿色低碳项目1373个、投资额15889亿元,落地率达35.9%。绿色低碳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占全国落地项目的57.5%、38.8%。

▌上海多所高校参与建设长三角特色小镇

沪上多所知名高校正积极参与长三角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成为新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智力资源。 泰然集团24日宣布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30家合作单位,共同建设和运营特色小镇。10月初,绿地控股亦宣布与同济大学共同发起设立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同济绿地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奉贤柘林镇智慧生态特色小镇开发、嘉兴平湖经济开发区“樱花特色小镇”进行开发建设及产业合作,推动“科创+”发展新模式升级发展。而在此前,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驻沪高校也与多家企业联手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布局新兴科创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共同搭建产学研平台。 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与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高校战略合作推动产研结合是提高实体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高校是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之地,与高校战略合作,是把科技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将科研成果注入企业实体,推动科技创新、实施供给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举措。”

▌江苏如皋举行高铁新城规划发布暨产城融合转型发展推介会

29日,江苏如皋市举行高铁新城规划发布暨产城融合转型发展推介会。 如皋市委副书记、市长何益军发布了高铁新城规划并作产业推介。他说,随着集铁路、城际和高速铁路于一体的沪通铁路大桥的加快建设,时速高达350千米/小时的盐通城际启动建设及如皋高铁南站的获批,如皋正式进入“高铁城市”俱乐部。为更好地规划设计高铁新城,我市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招商,先生态后生产”的理念,进行了顶层规划设计,绘制了建设蓝图,在确定“总体布局、交通体系、生态关键”的基础上,塑造了开放包容的城市魅力,形成了“一核九园区”的产业布局,具备绝佳的宜居宜业、创新区位。他重点从科学前瞻的总体布局、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创新引领的产业格局等方面进行了推介。

▌云南弥勒市启动4个特色小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