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目所述,应该到底是什么味道,说法还真的不一样,虽说都是葡萄酿的,但不同品种,不同产区,不同工艺,不同酿酒师,不同的文化习俗,味道的差异很大, 葡萄酒的种类:按照含糖量多少分为干、半干、半甜和甜型;按照酒精度高低分为普通葡萄酒(一般为15度以下)和加强型葡萄酒(16度以上);按照颜色分为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按照工艺不同分为静态葡萄酒和气泡葡萄酒。静态葡萄酒指的是在0度的温度下,酒中的二氧化碳压力低于0.05Mpa的葡萄酒,气泡则指的是酒中自然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压力高于或等于0.35Mpa的葡萄酒,市场上大部分都是静态的葡萄酒,
就说干红(静态干型红葡萄酒),到底应该是什么味道,大部分人认为橡木味道重的就是好酒,事实不是这样的,这跟历史有些关系,20多年前,中国葡萄酒刚刚开始起步,大都是引进法国的工艺和风格,使得人们对葡萄酒的认知,一下子接受了橡木味的概念,至今几十年过去了,认识基本还停留在那个阶段,所以,现在的人喝酒,一闻到橡木味,会本能的觉得酒不错,到现在,一下大厂的酿酒师们仍然注重把酒做出很重的橡木味,意思无非是这样的酒好卖,
葡萄酒里有橡木和泥土的香,很正常,尤其遇到好酒,但如果味道过重,就不好了,昨晚跟几个好友品酒,一共四款,分别是澳洲的秘密花园、智利酒皇、活灵魂和南非的太阳谷,虽然都是新世界的酒,但风格还是有差异,秘密花园初喝内敛,单宁紧致,醒开后热情奔放,智利酒皇一向霸气,入口坚挺有力,活灵魂大气磅礴,令人沉醉,太阳谷委婉旖旎,香醇甜美,
席间交流,有的说,酒好不好,就看喝到嘴里咽下去舒服不舒服,通俗易懂,说到了点上,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达成共识,判断葡萄酒好不好的标准,无非有两个,一是平衡度,就是各种酸涩香甜辣等味道的平衡,橡木味只是其中一种,二是复杂度,就是要有层次,有变化,有的酒一开始不好喝,越喝越好喝,那一定是好酒,有的开头挺好喝,越喝越难受,这酒肯定一般。
上述四款酒,都有明显的橡木香气,但在品鉴中扮演的角色,犹如交响乐中的大提琴手,葡萄酒的世界里没有独奏,
葡萄酒的香气,基本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在橡木桶中陈放也不是越长越好,24个月是极限,否则,酒体会变酸,平衡度就不好了,很多事不能本末倒置,原本以果为原料做的酒,就应该是果香为主,葡萄是水果,不是植物或坚果,再怎么升级,也改变不了它的本性,无论怎样发酵、陈放还是多品种组合,基本特性还是一种果汁的深加工产品,初饮一款葡萄酒,首先是果香、花香,泥土和木质类的香气只是增加了它的复杂度。
木质泥土类的香气,不是所有葡萄酒都有,上图中看到的石头、砾石、贝壳类等,本身是没有味道的,葡萄汁发酵时也不会产生,只是辅助以湿气、阴冷或发霉的条件下,与其他物质结合时才会产生,比如淡淡的蘑菇、皮革、香料香等等,只是在一些具有陈年价值较高的酒中才会有,大部分年轻的葡萄酒不应该有这味道,按照正常的道理讲,市场上80%的葡萄酒都应该是果香型的,如果80%的酒都带有很重的泥土味,那一定有问题的,
假如你经常出国,去欧美发达国家的超市里看看,那些三五块十块八块美金一瓶的葡萄酒,占比能达到80%,基本都是果香很重的酒,有的甚至不挂杯,口感简单,喝起来也不错,不复杂,国内则刚好相反,几十块的酒都很复杂,橡木味很重,小编不好多说,反正不大敢喝外面那些花里胡哨乱七八糟的酒。
正如前面提到的平衡度和复杂度,木质香和泥土的香,在酒体里起到的作用应当相得益彰,都是为了增加葡萄酒的复杂度,让葡萄酒里的单宁变得绵软丝滑,最终表现出来的口感还是要有很好的平衡度,两者缺一不可,
专业角度说,葡萄酒的香气分果香、发酵香和陈放香三种,木质和泥土的香只是其中的一种芬芳风格,通俗点说,它不应该抢了葡萄酒的风头,葡萄酒是葡萄做的酒,它的本性不能变。
本文源自:葡萄酒知识http://www.joynoon.com
推荐阅读:【葡萄酒知识】如何来选购意大利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