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飞信,对于现在一些00后来说或许十分陌生,但在80、90后的记忆里,当年的飞信可以说是相当的火爆,是一个完全不亚于如今微信的存在。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中,止步不前的飞信渐渐被微信、QQ等社交软件压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在最近,中国移动再次推出了“飞信”业务,只不过这次耗资高达近8400万元的项目,已经更名为“和飞信”,其业务类型也转向了企业服务。
在飞信的巅峰时期,其注册用户曾高达5亿,高峰活跃用户有9000万之多。在当时4G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用户利用飞信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从PC端免费给手机发短信,而在手机端,用户只需要登录,就可以无限发送免费短信,除此之外,即便飞信不在线,你也能用短信的方式,免费接到别人给你发送的信息。这与当时的社交软件相比,优势十分巨大,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保守、封闭的中国移动并没有对飞信进行市场化提升,固步自封的飞信自此便开始走下坡路,如今其用户量已不足百万。
不过,似乎中国移动并不想放弃飞信这个曾经的爆红产品,在去年6月份,中国移动便叫停了短信转飞信业务,并将飞信更名为“和飞信”。在今年9月、10月还分别进行了两次项目招标,共计投入了8390万元。虽然从资金力度上来看,中国移动是下了大本钱,“和飞信”的业务范围也囊括了个人、企业两个方向,但是从两次公开招标的结果上来看,中国移动还是没能突破自己。之前飞信就是由神州泰岳提供服务支撑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广受诟病,如今在中国移动的两次公开招标中,最终中标虽然不是神州泰岳,但却是它的子公司,也就是说,这个公开招标只是向社会走了一个流程而已,“和飞信”的服务支撑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
相比于之前的飞信,“和飞信”的主营业务已经由个人转向了企业,毕竟如今微信、QQ横行,想要在个人社交上重新开拓市场几乎不可能。通过了解,“和飞信”能够通过建立工作台、企业应用商场、组织平台等,为企业、机构提供通讯、信息和技术服务,并实现考勤、OA、审核、舆情监控等一系列功能。不过尽管背靠中国移动,“和飞信”想要进军已是一片红海的企业沟通软件市场,阻力仍然较大。且不提钉钉、企业QQ、企业微信这些业界霸主,单就与泛微、汇讯、BearyChat这些小众软件相比,“和飞信”在云处理及周边附属功能上仍有所欠缺。所以“和飞信”想要达到飞信巅峰时期的样子,或许只是中国移动的一厢情愿。
对于一个企业、产品来说,起起伏伏很正常,但是如果与市场脱节太久却又不思进取,要想逆袭翻盘几乎不可能。曾经的飞信就如同投资领域的银行储蓄,微信像是如今火热的P2P,而“和飞信”就是银行为适应市场而推出的理财产品。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银行储蓄渐渐被抛弃,为了保住市场份额,银行只好推出理财产品,以求维持业界大佬形象,但无奈放不开手脚,在高额收益面前,人们自然而然的聚集到P2P这一边来。而在监管持续的规范下,P2P市场中虽然只有少量的优质平台得以留存,但多方面比较之下,吸引力仍超过银行理财,这个业界老大哥也只得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败下阵来。所以对于“和飞信”来说,重现往日荣光,还需要再拿出点更优质的东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