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离世两月才被发现是什么社会问题?


  2017年12月23日澎湃新闻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前天上午11点多,在南京六合区延安北路一栋老居民小区里,人们发现一位独居老人的遗体。记者从老人留下的遗书看,这名独居的81岁老太,疑在10月5日死亡,至被发现时已过去2个多月。

  从记者附上的遗书看,那用毛笔写的遗书字迹十分娟秀俊美。可以想到,一个生长在旧中国年龄高达81岁的女性,在普通老百姓大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时代,有这样的素养,那也不是平常人家和一般的家庭妇女。

  遗书写道:“小青: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这世道无论达官贵人与无名小卒均相互尔虞我诈令人可怕,好在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人都是匆匆过客,无一幸免。”

  老人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经历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得而知。可以想到,“心如止水”一说,不是针对子女,而是针对社会现象。小青或许是老人的女儿,从遗书内容来看,老人对小青是关切、爱护的。因为她接下来在遗书中交代拿钥匙、拖地、开窗等非常具体的事务,生怕小青染病,就像平时儿女在家叮咛一样。并嘱咐遗体迅速火化,丧事从简。只可惜,老人死后没有如愿在第二天被发现,而是在2个月之后,被街坊邻居发现的。

  网友们这时会去指责老人的儿女,不“常回家看看”,也不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人死了2个月,儿女们都不知道。“不孝”的名声看来这个叫“小青”的女儿是洗刷不掉了。

  事实也许不完全是由于儿女不孝,过去儿女肯定一直有问候老人。要不,老人为何断定自己死后第二天会被发现,在遗书中用了“昨晚我走了”的说法呢?一、两个月不打个电话问候老人,在长达数年、数十年的岁月中,我们偶尔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联想到老人所说的“这世道无论达官贵人与无名小卒均相互尔虞我诈令人可怕”,可知这个家庭一定遇到过什么难处,或者像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在生活中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资金压力……困扰着我们的时候,我们注定会对生活细节有所忽略。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面临的无奈!不是儿女不孝,是他们许多时候身心疲惫、无暇顾及啊!

  老人与子女之间是没有矛盾的,至少没有什么大的矛盾。这从遗书的措辞中可以反映出来。老人对什么事情不满,对什么人耿耿于怀,什么样的达官贵人有什么样的不善之举,什么样的无名小卒有着怎样的恶行,我们无从推测,也没有必要推测。每个人作为匆匆过客,无一人要脱死亡的命运,是老人认为最公正的事情。把惩恶的希望寄托于老天,老太太也许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学人,但也未能脱俗。这其实是多么的无奈啊!

  是的,我们不能仅凭老人的感慨就否定一群人甚至整个社会。也许有人说老人的性格有什么弱点,心理有什么毛病,但是,我们最好还是通过老人的反应检视一下我们大家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检视社会中许许多多不良的现象。我们的某些政府机构的人员,有时得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让一个81岁高龄的老人对社会产生这样的印象?究竟我们哪些工作还没有做好,让他们如此抱怨?

  所以,对于南京老太太去世2个月被发现的事情,我并不认同一些网友认为是因为独居者的孤独寂寞造成,也不认同单单是子女不孝原因造成的。

  现代社会的节奏、现代生活的方式,注定将来老人独居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但人们看待这种现象时,很容易忽视其它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像老人在遗书中发出的感慨。

  八月十五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老太太选择在这个日子离世,纵然有子女不能回家的原因。老人怪罪的却不是儿女的不孝,而是另有所指。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