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儒学:在2017北京大学儒商论域上的发言


第一段发言
   
    我有四方面的想法与大家交流。第一,传统上我们认为商纯粹是工具理性,儒是价值理性。但实际上商有工具理性,也有价值理性。现在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就是强调商的价值理性。
    第二,怎样的价值理性?这两天有学者讲到儒商、耶商,价值理性不一样。那么怎样在对话和互相比较中找到交融的路径?
    第三,个体价值理性和组织的价值理性怎样融合统一?儒家的进路是从个体到天下,对于社会组织涉及较少。企业是组织,儒家的个体价值理性怎样发展为企业的价值理性?   
    第四,对于儒商,通常有两种观点,一个观点是,儒为商服务,这一观点认为,在东亚文化圈中,儒是主要的价值观,因此商业活动的开展要依赖于儒学;第二种观点认为,儒家不仅能在东亚文化圈内促进商业的发展,儒家思想对于全球商业的发展可能都是有益的。第一种观点在国内管理学界普遍存在,他们认为商业管理的原则是普适的,但可能需要结合本土文化,就是所谓的本土管理。至于中国独特的本土思想是否具备全球普适的意义,在目前的管理学界基本上还是持否定的态度。
    我个人认为,未来不仅在中国和东亚文化圈,而且在世界的范围内儒家的价值观都会对商业有促进作用。当然,儒家也需要发展出一套适应于新工业文明时代的理论架构,其中的核心我认为是我提出的“将创造作为一种责任”。谢谢大家。
 
第二段发言
 
   谢谢周立教授,我想就儒商精神和全球化谈三个方面的想法,第一,刚才华生老师讲,从主流经济学理论来说,企业是一个利润最大化的组织,实际和道德没有太大关系,但这已经是过时的理论。新工业文明时代,建立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基础上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世界里已经受到相当多的质疑,主要表现就是全球的企业社会责任化的运动。很多全球五百强企业都有这样的部门,叫做企业社会责任部。再说,传统的西方企业,IBM、AT&T、Microsoft,哪个是利润至上的?AT&T出了好多诺贝尔奖,这是一个利润至上的企业干的事儿?所以我们今天谈儒商,不仅谈企业的工具价值,而且谈企业社会价值,是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
    第二,我们有必要探讨儒学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价值,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尤其是与西方不同的价值。西方伦理学由两大传统,第一是义务论传统,以康德为代表;第二是功利主义的传统,主流经济学就是功利主义的传统。而儒学从良知良心,知行合一这个角度去看企业。我曾提出“企业良心”的概念,我想这样一个角度可能不同于西方的传统,从而给全球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贡献新的价值。
    第三是儒学本身的发展。客观地说,儒学还是主要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发展起来的,究竟能不能适应新工业文明时代,能不能适应当代企业的发展,我想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值得在座各位,当然包括我自己要投入更大精力去研究。刚才克里斯托弗教授比较了儒商和耶商精神,比较了八个方面。克里斯托弗教授认为儒商在责任感方面强于耶商,在创新方面要弱一点。我们从现实企业里面来看这一观察似乎是成立的,而克里斯托弗教授所指出的创新与责任恰恰是企业精神最重要的方面,所以我想能不能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我在今天上半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创新作为一种责任》,其目的就是把儒家最看重的责任与当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希望从这个角度对儒学有所发展。
    从实证来看中国企业家创新为什么弱一些?可能有文化因素,也可能有客观条件的因素。我们的基础,包括我们科学创新的基础可能弱一些,所以我们企业的创新,把科学转化为技术方面会弱一些,这是客观方面的原因。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支付宝、微信等的无现金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看并不差甚至是非常领先的。所以我想两个方面,第一随着我们科技与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创新会增加。第二,随着我们更好地把创新和责任联系在一起,我们将会看到儒商和儒商精神在全球化进程中对人类的贡献,谢谢。
 
第三段发言
 
   我补充一点,我们今天谈儒商有几个关键词特别重要,第一个是责任,儒商不仅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把科学转变为技术,我们用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产品,这就是对全社会的责任,所以不能狭义地理解责任的概念,这是第一个关键词。第二个关键词是创造,因为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就是把技术变成一种产品从而造福于社会。所以今天来讲儒商,一定要有创造这个关键词,这也是新时代我们怎么去发展儒学或儒商理论的关键。新工业文明与传统农耕社会的区别是很重要的,所以仅仅谈责任还不够,必须要有创造。这是第二个关键词。第三个关键词是良知,儒家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今天这个社会,从事企业、从事商业运作,服务于社会,就是良知,所谓企业家精神就在其中。
   从儒学本身的传承来看,在工业文明时代,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组织,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主要的部门,所以要传承儒学,要把儒学理念传播到全球,企业或商业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我补充这么多。
 
第四段:点评辞
 
    吴总的介绍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儒商精神之君子不器与工匠精神”,这个题目非常好。列文森和韦伯曾经都提过这样的命题,他们说儒家精神因为不重视职业分工,所以必然在工业文明时代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工业文明时代或者新工业文明时代,怎样传承儒家的精神,怎样来定义儒商,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命题。   
    前面各位教授都对命题发表了重要的观点,我作为最后的点评嘉宾可发挥的余地不大。我很赞成第三位发言者屈总讲到的,中国并不缺乏工匠精神。古代很多工艺品、商品例如瓷器、茶叶的产品质量也是非常好的,可见我们并不缺乏工匠精神的传统。孔子说君子不器,不是说不器,而是不限于、不止于器,不能局限在器的层面。我同意樊教授的点评。
    我谈三点体会:第一,商或企业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我昨天说儒商重要的关键词是“创造”。我想问一个问题,创造到底是属于器还是属于道?我想兼而有之。创造既是在器和技术层面的突破,也是在道层面的飞跃。牛顿、爱因斯坦提出新理论,当然是创造,也属于道的层面。技术的创造是不是如此?我想也是这样。内燃机的产生,航天技术,包括最近国内一系列的进展(天眼)也是道。不光在人类认识宇宙,也是在人类利用技术改善生活的层面上提升企业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道和器从创造层面看是统一的。
    第二,儒商和耶商的比较。儒商很重要的优势在于社会责任感强,如果我们把创造作为一种责任,具体而言,不仅把创造作为一种获得自己财富(企业财富)的工具,也看成是一种责任,这不是很好吗?我想这可能是儒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浙江大学的周生春教授昨天说很赞成我的这个观点,而且举例说方太的茅忠群总裁想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抽油烟机的吸烟率的比例总是不高。茅总说尽力提升抽油烟率就是我们的责任,而不光是赚钱。我想这是把创造作为责任非常好的例子:创新可以从责任的角度,而不一定是纯粹从利益的角度。
    第三,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在谈良知与儒家精神,这是道的层面。但同时,器的层面也很重要,我们企业家在器的层面的努力也值得宣传。今天为什么讲到工匠精神就是日本企业、德国企业?中国的企业有没有?我们听到的很少,了解的很少。传播儒商精神很重要,能够激励启发人。但企业家在器的层面付出的努力,如何竭尽心力完成创造,同样感染人、吸引人。要在细节层面把道的理念落实其中,“融器于道”。那么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向全球传播会更加生动,儒商的理念会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