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应有君子风度


 企业家应有君子风度

张运毅

一、利他向善,树立正确的企业家价值观。

利他主义是日本稻盛和夫提出来的。他指出,要用“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企业经营者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作为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这样做?这样的问题,在经营者的心里要反复自问,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出各种决定。他认为,在商业世界里,利己者虽然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由于利己者凡事只用自己的得失去判断,很容易掉入陷阱或陷入迷雾,看不清前方的路。但如果经营者是利他的,则眼前会一片清晰。会走得很远,取得长远的成功。因此,他在《活法》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对这个观点,马云非常赞同。他在分析IT(信息技术)和DT(数据处理技术)的时候指出,“IT经济是让自己愈来愈强大,DT则是让别人强大。封闭、利己的经济正在发生极大的转变,未来的经济一定是“分享、透明、担当”利他主义的经济。”只有“利他主义才能获利”。

对利他主义,我开始也不太明白。儒家有“性善”、“性恶”论之分。西方世界也有这一说法,假如人都是自私的这一概念存在的话,那么,提利他主义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利他是经商的原点”。

自有人类以来,人便成为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与自由是以他人的存在与自由为条件的,商业经营尤其如此。没有买者就没有卖者,没有需求就没有销售,反之亦然。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分裂,法制不完善,信息不准确畅通,且跨国贸易又不受本国法律管辖,商业风险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商业能够兴盛?关键就在于人们“履信践诺”、“以诚行商”,有一份对他人、他方利益的尊重。故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商无信不成。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市场经济本应是道德经济,而利他则是道德的基石,是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正能量。

受市场规律的驱使,企业家的本能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利润的最大化不应以损害他人或社会大众的利益为条件。一切的经营行为都应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尊重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运行。自我价值追求的实现,应融于“为他人创造价值,帮客户达到成功”的经营实践之中。一切信奉极端个人主义、抛弃道德伦理,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大众利益的行为,都是十分危险的!因此,一切有出息的企业家,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明晰界限,辨清何能为何不可为。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把经济冲动与道德追求、物质富有和道德高尚成功地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有一个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纵向比较起来,现在比以前强多了。目前,“和合双赢”、“客户第一”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这就是市场经济进步的重要表现。我们所说的“利他”、“诚信”、“向善”,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商业经济领域的客观反映。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义与利、舍与得,利他还是利己,是每个人天天都会面临的问题。事实上,利他才能利己,利己必须利他,不想尊重别人,没人会想到你。损人利己的人,客户会远离你、唾弃你。对此,宋代理学家程子有句名言:“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为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所以,我认为,利他主义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我们应大力弘扬,认真实践,以树立正确的企业家价值观。

二、企业家应内省修身,讲君子气节树君子风度。

企业家价值观,就是企业家个人对待职业的信念。既包括对国家、民族、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包含对员工、客户的根本倾向与基本态度。简单说来,就是“为什么要办企业”和“怎样办企业”的问题。它体现了一种社会担当、一种事业心,也体现了一种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认为:

要内省修身,存君子之心,树君子之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所谓法,即“约人以不可行之事”。所谓德,则是“教人以可行之理”。德法并治,是几千年来的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与可贵质量。作为现代社会的企业家,除要依法行事外,也要内省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人文涵养。或者说,既要存君子之心,也要树君子之风。

何谓君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说:君子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并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谓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是指在别人遇到灾祸不幸的时候,要有同情仁爱之心;同时,对自己的错误要感到羞耻,对别人的不善感到憎恶。在行人为事中要时刻保持谦逊推让的心态,并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勇气。孟子把上述四心比作人的四肢,又由四肢引申发展到人的“四德”,即仁义礼智。并鲜明的指出:如果四心没有,非人也。我想,每一个企业家都要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既要宅心仁厚,又要讲礼义廉耻,既要保持谦逊推让的心态,又要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只有这样,他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除了常怀君子之心以外,企业家还要讲君子的风度。什么叫君子的风度:

一是君子怀德,坦坦荡荡。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即是说,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胸怀能否坦荡是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区别之一。我们的企业家应该向孔祥存同志学习,立足企业,放眼世界。凡事能站在战略思维的高度,用全面联系的、对立统一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即可谓君子怀德、坦坦荡荡。

二是君子中庸,君子成人之美。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又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意思是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损害他人利益,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这段论述,应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发,即在作经营决策的时候,要执两用中,讲求适度,防止过犹不及。在经营过程中,要把客户利益、员工利益、社会利益放在前面,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在成人之美、各美其美的同时实现自我之美。此乃君子的又一风度

三是君子知耻,君子周而不比。《论语》讲君子“知耻近乎勇”,又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知道羞耻并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君子有大局观念,不为私利而拉帮结伙;小人不知羞耻,为了私利而搞帮派团伙,没有全局大局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识。当今时代物欲横流,我们大家应经得住物欲、利欲、权欲、色欲的考验,讲礼义、知廉耻,讲敬畏、知退进,讲原则,辨是非,知耻而后勇。在与人共事上,要讲团结,讲五湖四海,讲“吴越同舟”、“上下同欲”,决不勾勾搭搭,拉帮结派,以个人利益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此也是君子的重要风度。

三、企业家应敢于挑战自我。

由于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调整、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企业要完成“提质增效升级”的目标任务,尚需时日。在此期间,我们的企业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弄清楚自己的边际能力,不因困境而气馁,不因顺境而骄躁。既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的市场形势,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搞好企业结构调整和战略布局。又要心存危机,敢于和善于挑战自我,找出不足,发现问题,从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提高入手,把基本功做实,为下步化危为机乘机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作好充分准备。

“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相信,只要大家心中有忧患,胸中有底气,身上有激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风格,一步一步地把工作抓紧抓实,不仅我们的企业效益会有一个量的剧增,我们的企业家素质也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