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农庄,2017年如何再出发?(7)
文/知行策划营销顾问机构 查钢
编者按:多年关注休闲农业发展,发展问题可不是一“说”了之,扯出萝卜带出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发展。知行策划认为,很多经营者不是败于实干,也不是困于自身能力,而是善术而少谋,思多而迷干。成功者,无不是专注于心,不断在修正方向,合众力而行。
解决乡村旅游农庄的瓶颈,要分几步?
2017年,休闲旅游农庄模式的五年之痒与七年之痒都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刻,要么被强大的生态农业品牌企业吞并(新的资本注入,新的生态模式),要么无力参与生态农业市场竞争退出市场,令人痛苦的是,很多中小农庄主都可能都找不到“接盘侠”。
因为,“秀“做得不好。
打铁还须自身硬啊!
即使是退出竞争,农庄主们也希望能待价而沽不是?何况耕坛多年,又怎舍得一朝出手?2017年市场环境不容乐观,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现金流越来越紧张,同质化和隔壁老王越来越多。
不要总是在年底去盘点,应当要在年初做计划,季度做核算,预警风险,降低成本,当然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修正,能坚持走下去就是胜利。
我们认为,乡村旅游农庄是新形势下城市与环境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下,不断完善和形成的新商业业态,国外乡村旅游发展不可照搬,消费群体的消费意识形态完全不一样,从表可以学可形,从内应当以融合本土文化和迎合当地城市消费差异化为主。
知行策划机构核心团队由来自国内知名咨询公司的顾问团队,设计精英以及国内各专业领域高效专家组成,以知本为市场指向,行动落地生根,秉承“注重实践价值及本土化执行; 守正出奇,解决根本问题”的策划理念,用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营销解决方案。
2017年,乡村旅游农庄如何再出发?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知行策划认为:开门做农庄,先引后导!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个价值创新“为切入点,通过自检最差短板和规划重组,才有可能找到一条能贴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一个中心:坚持资源与生态为中心
“生态及生态化改造”乡村旅游农庄发展的“一个中心不动摇”。工匠精神的专注与坚守,更适合于农业。对于生存与发展的取舍,乡村旅游农庄主们坚持这个“中心”是很难的,这其中需要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没有中心点,只能随行就市,处处受窘,找不到出发时的路!
举个例子:武汉周边有一家农庄,依水库而建,渔莲藕为农庄特色,在“斗地主”盛行的时候,于是农庄主决定多建木屋“斗地主”,不过,没两年,客源枯竭,原来是市内有很多的茶楼“截胡”了客源,经知行策划诊断,木屋的空间太小,只为搓麻用途,住宿配套不足,如今改造已成了一个大问题。
前年,我们深入一家农庄,因为农庄内有种植基础,农庄主在幼教系统有一些资源,前几年自然农业科普比较热门,就花大资金投入基地改造,购买种畜,户外拓展设施,号称要打造华中第一生态幼教科普园。然而幼儿、小学及中学系统的客源根本就无法饱合,几经折腾,又搞起农家餐饮,可面对着一大堆“过家家“的园区规划及设施布景,客群来了都是哭笑不得。
当然有正面的例子:湖北有一县级市农庄主就一心想做“有机绿色”, 结合地域无污染水、土壤和空气的先天条件,挖渠种稻,以古法种水稻,以生态养团鱼,记住是团鱼,不是淡水鱼和小龙虾,花了五年的时间种、管、收等关键环节,他亲自参与,严格把关,并形成可追溯的记录台账。首批产品刷爆了朋友圈,稻米价格堪比牛肉,在淘宝上线,就一抢而空。如今“有机“有国家认证,质检有权威数据,商标已经注册,他计划带动周边农户推广有机水稻标准化种植模式,以古法有机米为统一品牌,结合乡村休闲游,丰富稻田的生态产业链,目前已有几家风投正在“郞情妾意”。
知行策划认为:坚持“中心”,不是放任原生态,而是要立足于这个原生态,顺地势,引品类,达成两者相融共生的目的,提出的是:坚持“中心”不是大众化,要形成区隔功能或是品牌的功能差异化,如果说建个木屋,种一片果园就是“中心”,那么,这个“中心”一点儿意义也没有了。
那么,如何能坚持呢?有位农庄主就很有主见,他始终以茶山为中心,从传统的制茶到销茶,现在发展的旅游生态游,游客们不仅可以参观制茶工艺,还可以定制私人茶,认领茶树,作为家族贡茶和单位专供茶,此外,在茶园推出茶美食餐厅,推出降脂美容餐。去年又推出了茶点饼,专销电商,在网络上又火了一把。
下一步,做什么?该农庄主说还是要以“茶”为中心,想深入“以茶会友”,挖掘新的商机。
两个基本点:做好品牌定位和体系平台
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这我们没必要进行阐述。乡村旅游在同一个地区不能一哄而上,以数量增长来代替质量增长。这样会导致乡村旅游迅速泛化,产品同质化。因此,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是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筛选出本区、本省的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乡村旅游农庄,应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生态农业为基。从突破固有思维,放开思维,重新形成先进思维,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形成农业观光园区、度假农场、家庭农园、农业公园、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种类型。但这些类型,农庄能不能装得下?同样,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型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游,农庄可不可以全盘吸收?
第一步:起名也很重要!
100多年前伟大的苏格兰作家约翰•缪尔在其绝版名著《我们的国家公园》中的呐喊:走向森林就是重返家园!你想好没有?你的农庄的品牌背书是什么?
是中式的还是英式的,是亭院还是庄园?是村寨还是营地?农场客栈、农家小院、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我家农场和露营农场。
还有新的没有?
给游客一个来这个地方的理由,一个被关注的理由。
突出农庄的特色,需要主题化打造手法。用一个核心主题,体现整个农庄的文化灵魂的主题特点,或可以通过梳理文化,以打造主题文化为重点,多元文化整合,多种文化整合延伸,把多元文化景观化、建筑化、娱乐化。如按照“庄园、休闲、游玩”的定位进行规划设计,以旅游度假新体验为核心,依托主题乐园、有机串联了文化、旅游、农业和教育产业,形成了全景式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构建了以营地为主线,以周未度假、户外运动、养生为特色体验到产业功能体系。
如结合本地地形地貌及生态资源分布特点,以重点区域为核心,其它区域为特色开发,形成了“三核,一环,四区”的空间结构。
如规划定位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服务与设施一流、参与性和体验性极高的综合性特色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不是要求你已经做成了什么?而是你要想清楚你要做什么!
此外,还要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可持续的平台,才能形成体系闭环。
那么,好平台的标志是什么呢?举个例子:万达院线2016年经营简报:简报显示,万达院线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票房为76亿元,同比增长21%;非票房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01%。发现,万达院线2016年非票房收入达38亿元,占营业收入34%,同比增长高达101%,远远超过票房的增幅。根据公开资料,万达院线的非票房收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电影衍生品销售收入,比如与影片角色、剧情、道具相关的纪念商品等;
二是餐饮产品,可乐爆米花,这几乎是观影的标配;
三是广告收入,其中一部分是贴片广告,即电影正片前搭载的商业广告,另一部分则为阵地广告,即影院内部的灯箱广告、墙贴广告等。
外界无从知悉这些万达院线究竟卖了多少电影纪念品,或者收了多少广告费,但它卖了多少爆米花和饮料是明确的:早在2014年3月,万达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万达院线2013年卖爆米花(包含饮料)的相关收入高达3.9亿元,居全国院线榜首,占当年总收入41亿元的9.5%。如果还是以9.5%的占比估算,那么万达院线2016年可能卖掉了10.5亿元的爆米花和饮料!
那么,你想过你家农庄的关联收入又是什么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