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60 年代,Loeb 和Sourirajan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出第一张不对称醋酸纤维素膜之后,反渗透膜技术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反渗透膜的第二次突破是以界面聚合法制备高通量薄层复合膜的出现。Codatte 等于20 世纪70 年代研制了表皮层与支撑层由不同材料组成,通过在支撑层上进行复合浇铸、界面聚合、等离子聚合等方法形成超薄表皮层的复合反渗透膜。研究发现,由于复合膜可对起分离作用的表皮层和支撑层分别进行材料和结构的优化,从而性能更优异。醋酸纤维素膜和聚酰胺复合膜是目前世界上的两大主要反渗透膜产品。
可见聚酰胺复合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开发和应用是目前反渗透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决定膜的分离性能。粗糙的膜表面具有较大的有效渗透面积,可提高膜的渗透,但增加膜表面粗糙度会加剧胶体和生物对膜的污染,而光滑的膜表面的抗污染性相对较好;膜表面的亲水有利于提高膜的渗透通量和抗污染性能;膜表面的荷电特性会影响膜对带电物质的分离性能,而且膜性能受pH 影响较大,通常中性表面能抵抗各种带电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表面改性能够改变其表面的物化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通量、截流率和抗污染性,达到优化膜的分离性能的目的。表面涂层是一种物理改性手段,操作简单,可以得到既光滑又亲水的表面;表面接枝能永久地改变膜表面组成和结构,是提高膜的亲水性、增加其抗污染性和实现表面功能化的有效方法;表面水解也可以调节膜表面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提高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