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将成为汽车产业的颠覆性存在


     按照汽车的功能性需求、情感性需求和社交需求来规划汽车十年后的图景似乎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件事,因为汽车已经有可以陆空使用的了,再者单人飞行器也已经开始商业化推广,但这些还能叫做汽车吗?还有就是无人驾驶汽车真正普及的话,那时的汽车图景也是为当下人们所无法想象的,起码玩车的人还是喜欢自己驾驶表速度的快感的,但是无需驾驶规定好路线就可以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这又出来一个事先预知的路线途经,这样通过云端数据处理中心就可以得出下一时刻的交通流量,这样堵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正如十年前人们很多都反对网上购物而今司空见惯理所当然一样,十年后同样会有当下所不得而知的任何怪事情变得司空见惯理所当让。

    汽车社会进步需要梦想支撑

    其实,梦想才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动因,远古时代有多个种族的智人,但唯一存活下来的是后来进化为人来的智人,得以进化和存活下来的唯一区别是这个智人有梦想。虽然说能否实现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万一实现了也许只是偶然,但功利性的梦想也算梦想,马斯克公司化运作的航天计划可以看成功利的,但他已然超越乔布斯成为最伟大的科技教父,以一人之力实现了几个超级大国都未能实现的事业,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时间胶囊几时实现?到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星际旅行,还刻意坐上时间机器一个小时就可以从纽约到达北京,你能说真实现了时间胶囊计划,那么这个时间胶囊就是未来的时间机器,而当下的最为普遍的时间机器就是汽车。

“知化”是凯文·凯利在他的最新的书《必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讲述的一个趋势,已然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并成为未来汽车乃至物联网商业生态的一大趋势,其实知化很简单,无非就是使原来不具有智能的机器具有智能化的功能的过程,也就是小品相声中经常提到的为你的智商充值。我还是一直秉持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汽车无需会飞,但它未来一定是智能的,并且是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空间,就如当下的智能手机与PC一样,还会共存但最终会取代那些没有智能化和纳入到车联网大生态系统的车辆。当下是人机交互时代,人们已经享受到了智能科技的无穷乐趣了,但是十年后一定可以享受到车和车的交互,也就是说,汽车和汽车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当然当下的我们还对此很惊奇,到那时,两个经常行驶同样路线或者偶遇的车和车都要大声招呼,也许人们都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甚至于,通过车和车的沟通或许又会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产生更多的价值。

分享经济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有人说中国的汽车社会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但我却有着悲观的看法,或许这也是催生未来共享商业模式的一个契机。因为中国的道路设计从最初的规划就已经失败了,人人一辆车就要13亿汽车保有量,我认为那时不是所谓的汽车社会,而是一场灾难。当下国内的道路甚至于都难以支撑超过6亿车辆,比如北京的车辆增加3倍,达到1500万辆,真的难以想象会堵成什么样?那会怕是不能限号了,而是要限车了。我认为保有量超过3亿将是分享汽车商业模式的一个爆发点,其分享商业将从销售、使用和维保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那时,汽车可以分开了卖,多人共享使用,分摊维保成本;甚至于厂家生产汽车就不用卖,而是放到街上分时租赁的方式来赚钱。再者私家车分时租赁也将成为常态,一般私家车就是在上下班路上使用,使用率严重不足,起码工作的8小时和夜间都是处在闲置状态,这些时间可以通过碎片化的分时租赁解决,通过在车上安装智能硬件和手机解决查找车辆、在线交易和打开车门驾驶等流程,这无形中创造出来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未来的商业生态系统打破了以往行业之间的藩篱和边界,从另外一个维度实现了跨行业的融合,也许一个行业有一个企业就可以自成生态,而非当下传统企业之间的互生共存而又互相竞争,谁也离不开谁,但大家共同成为行业主宰的局面。未来企业生态商业模式之下汽车自身内部即可形成原来成员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模式,汽车内部系统之间不再仅仅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大家本着共赢的思维才可以共生共荣,再者,这种商业生态系统是一种网络化结构和具有自我进化能力的生命体。其实,还有一点对于商业生态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这种商业生态思维已经超越了传统工业时代对于资源的独占思维,而转变为在生态系统中资源共享的思维范式,汽车企业和汽车产业也概莫能外。

我们在来看看未来的汽车制造、汽车市场以及汽车维保售后服务领域。我想这些都会在一个商业生态下进行,而不是当下的如此细分和界限分明,那时边界已然不存在,更多的是用户和商家共同参与之下,完成从制造到销售到使用到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未来的汽车制造一定是由广大的用户参与和体验汇总聚合的产物,当工业4.0实现汽车定制也就很容易实现了,定制化汽车也就不再是梦想,那时候任何车型和定制化的不同车型都可以共线生产,汽车制造业就应该进化为社群模式智造和众筹模式体验智造;至于汽车销售当下这种单方面的狂轰滥炸式的挖空心思的营销也应该进化为互动式传播模式;而客服中心及售后服务应该进化为互动式社区加车联网智能化应用;前几项都是产品和内容创建,也就是流量引入和用户沉淀的过程,最后当然就是要用全新的情景模式电商而非淘宝电商来将用户流量变现,最终形成从汽车制造到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的商业闭环。

有人说我的想想很不可思议,的确,十年前多少人对网上购物反对和甚至于嘲笑惊若洪水猛兽,而当下怎么样?早已经司空见惯,不是我的想想不可思议,我的想想也许还差得很远,也许十年后的现实比我们的想想更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