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北国 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导读】
2017年1月19日,全国工商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全联农业产业商会座谈2017年两会提案工作,创联新农业智库首席研究员孙北国受邀参与讨论,并提出将谷子列入全国主粮战略规划的提案。
【正文】
谷子,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传统主粮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将谷子列入国家主粮战略规划,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情,对调整农产品结构、节约水资源、强健国民体质和提高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都意义重大。
一、谷子综合营养价值较高
1、小米的营养更丰富更均衡且属温性,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大米主要含有淀粉、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大米食用口味值较高、各种营养素含量丰富但属凉性,且糖份高。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2、小米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大米和玉米较高,钙和磷含量较大米高,铁含量较大米、小麦和玉米都高,且富含特殊成分维生素A。综合对比,从食用营养性和养生性来对比,小米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大米和小麦。如下图所示:
相比于大米和面粉,小米的营养价值更丰富更完美,无论是小米粥、小米饭还是小米粉等深加工产品,用于国人膳食结构的改良都意义重大。 从养生学来讲,大量的营养学研究都已达成一个共识,对中国人体质特征而言,小米的营养结构更适宜,更有利于国民强健体质。
二、谷子是耐旱品种,比小麦、玉米更具节水优势
1、我国目前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体系基本上都是高耗水种植,其中水稻自不必说,耗水量大。
2、近年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旱作植物的小麦和玉米,也都在加大灌溉作业,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农业国来讲,可持续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3、谷子在全国多个地区都适宜种植而且耐贫瘠,全生产季用水量仅为小麦和玉米的60%左右。特别适宜在西北、中原、东北等天然水量很难满足小麦和玉米高产生长的旱作区种植。
因此,改变种植结构,增加耐旱主粮作物的种植比例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谷子的耐旱特点恰恰是最合适的替代品种。
三、谷子的耐存储能力更优
1、谷子和现有三大主粮相比,具有更耐储藏的物理特性。谷子的耐储存性是玉米的四倍,是水稻和小麦的三倍以上。
2、耐储存能力对于宏观调剂生产与库存,对于提高其商品性和建立更大的市场范围都会带来更好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四、谷草的营养价值大于稻草、麦秸和玉米秆
1、谷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份等含量都高于一般品种的稻草、麦秸和玉米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大程度的畜牧饲养量是必然趋势,由于谷草营业价值更高,将产生直接贡献。
2、应用生物发酵技术的良好发展,促使将来无论是还田还是作为饲草,谷草对土壤修复的贡献度和增加草食动物优质饲草供给,都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五、具备全球粮食市场竞争力
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粮食产业全球化特征高度市场化情况下,我国粮食产品品种中,水稻、小麦和玉米在全球市场上,由于内在低价和高压库存之压,外在质量及价格之压,都很难建立起独特的竞争力。
2、谷子是可以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支撑有望形成全球独特竞争力的大宗粮食作物品种。
3、通过培育国内市场和统筹全球市场的战略视野,将谷子的全球化布局纳入国家战略,以国家意志进行谷子的全球化战略系统顶层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谷子可能成为中国粮食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大资源性武器。
鉴于谷子在耐旱节水、环境友好、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全球化战略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将其列入国家主粮规划,符合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选择。以此为战略出发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体系的组织设计:
一、进行良种、良法、良机、良艺的战略性科技攻关。谷子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必须从基础投入上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需要国家扶持政策进行产业化和专业化配套体系的重点支持,鼓励政府体制内的相关农科院系统与社会体系中的相关科研和企业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尤其是要做好基础学科的创新、攻关和建立技术保障壁垒。特别要同时做好良种、良法、良机、良艺的协同攻关。
二、成立科技和市场推进协调中心。谷子的主粮产业化和全球市场化布局,涉及主粮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攻关、国内和国际市场更深程度开拓等重大协作性多重问题,建立一个政府层面的专门化指导协调中心,从系统化和协作化角度进行系统推进和反馈协调,创造高水平的、全球一流的谷子核心技术体系,需要按照自然科学特性,应用最前沿的生态和分子技术,规划出有序的科研协作攻关规划。
三、设立谷子产业专项发展基金。设立谷子产业的国家层面的专项发展基金,并作为母基金,再在各主要生产大省创立以国家发展基金牵头的社会化协作的产业引导基金。以引导基金进行谷子市场化的产业推动,把谷子纳入农业新兴产业范畴,创新对谷子产业的科技、组织和市场化提升,重点投资培养谷子产业的行业巨头和科技龙头。以国家意志,打造市场化的国家队。
四、建立谷子产业标准。推动谷子产业分子育种、基因育种和生态化种植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创建,让谷子产业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化最前沿水平进行各产业链核心和关键环节的高水平约束和高标准体系的建立。
五、加大在谷物深加工方面的扶持力度。目前,小米在谷物当中的营养性价值释放,还处在一个相当粗放的水平上,深加工大有文章可做。创造出相关鼓励政策和专项政策支持资金,对谷子深加工进行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激励,将有利于加快提高谷子的附加值和更大程度的市场化推广。
六、加大政策性公益广告的投放。多年来谷子还一直被作为杂粮,现在全国种植面积只有1000多万亩左右,市场容量挖掘远远不足,从生态环保、主粮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多方面,都需要建立消费导向,创建政策资金支持的引导国民消费小米的公益广告,将为推升市场容量和建立国民消费意识创造影响力和感召力。
七、以国家意志,打造市场化的国家队。
1、最先进行谷子全产业布局的大块头组织化企业是华大基因。这家全球领先的基因高科技企业,2009年开始介入谷子的分子育种,2015年注册成立深圳华大小米股份有限公司,以大战略前瞻进行小米产业化大市场战略设计,强势打造育种、种植、加工、金融一体化的谷子全球产业链。现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小米产业国家队。
2、华大对小米产业的高端谋划和产业运营,是中国第一例非常有代表性的以科技企业的组织化力量、凭借商业远见和报国情怀独立进行的高水平、高科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小米产业链战略推进的全新尝试,非常难得。
3、华大基因擎小米大旗,非常难得的珍贵之处,更在于科技与产业融合的科技产业化创造和从一开始就清晰定位的全球化布局。这使得华大小米事实上成就出了小米产业的国家队。对于这样涉及主粮农业种植结构的重大突破性创造,更需要政策的助益和国家宏观粮食战略层面的协调。以国家意志打造市场化的国家队,培养造就大航母模式的新型农业产业集团,将特别有利于创造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才有望进一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小米产业。
4、推动小米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小米产业的国家队,也需要创造出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创造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平衡,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融和担纲,国家队需要与之相配的社会责任,这份责任担负在企业家的肩膀上。
5、将谷子列入国家主粮战略规划,以国家意志,打造一大批强大的小米全球产业化企业集团,用企业家的脚走新农业的路,这需要政府、学界、农民和全社会的共识。
【孙北国简介】
孙北国 国内知名农业战略理论研究专家、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2016年初,在中央党校《经济发展突破点论坛》上,鲜明提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应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以及“农牧乡建一体化”突破性体制创新模式。
创联新农业智库的“新三农”理论体系,直面三农核心痛点进行突破性战略创新和系统性理论攻坚,是国内农业理论界第一个深度贯穿“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内涵并转化成系统性理论、战略、模式、路径和抓手的智库成果。成为国内社会农业战略理论研究领军智库。
去年至今,在人民网、凤凰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发表了近百篇原创研究文章,可谓厚积薄发。其大格局战略视野、前瞻性理论创新和可操作可执行的模式、路径体系,在中国农业理论界独树一帜。
创联新农业智库,以顶层设计服务政府、社会和新农企业。为地方政府提供“新农业土地集约+新农村小镇经营”协调配套发展的突破性创新战略策划。为新农业投资企业“绕开陷阱、少走弯路、找寻新农业价值高地”进行战略导航。
【正文结束】
与创联新农业智库一起讨论“中国农业向何处去?”。
关注创联新农业智库(http://www.clxnyzk.com/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