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灭大人群之间的战争
喻建国
战争一般发生于两大人群中,随着人类的繁衍,战争双方的人群数量不断递升,直至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参战的两大人群几乎都包括着几个国家的人群,数量十分惊人。在研究战争的起因时,撇开其他诸多成因,只就人群力量对战争的发生做出研究,发现这里面是有学问的。
当两大人群具有潜在对抗性之后,出现了甲方大人群的战斗力大大高于乙方大人群的战斗力,此时战争极易爆发。因为在这个时候,甲方大人群中普遍出现了能够轻松取胜的观念,这个观念中含有如下一些元素:付出代价小,保证获胜绩,胜后利益大。
由此可见,若要避免在两大人群间发生战争,一定要让轻松取胜变得不可能,甚至要让两败俱伤成为估测时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保卫和平的人群也要从中懂得这个道理,并且在保卫和平的实践中使这种情况成为真正的现实。保卫和平的实践不能只是空洞地喊话,而是脚踏实地地做出努力 :让企望开战的一方大人群发现,他们不可能在战争中轻松取得胜利,他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他们在战争中也未必一定会获得战争的胜利,即使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而胜绩极差,甚至毫无胜绩。
保卫和平的一方大人群要在这些方面花大力气:缩小大人群之间战力的差距,缩小大人群之间财力的差距,缩小大人群之间文化的差距,增强大人群之间融合的力度。
保卫和平的一方大人群要加强武器开发,在武器数量和武器质量上接近甚至渐趋超出对方。在过去的历史中,常常想对己方的武器数量和武器质量加以保密,现在应该在略带保密的情况下,让对方大人群了解自己的战争实力,让他们明了己方的战争实力已经逐渐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出对方的战争实力。这样的努力是每时每刻都要努力进行的,因为武器数量和武器质量的变化是时刻在发生的,稍稍不注意,一下子就会使己方的战争实力大大低于对方的战争实力,战争的爆发就变成了可能。
保卫和平的一方大人群要努力使自身的经济发展和进步,要增强生产能力,在这方面也要既注意生产能力的数量提高,更需在生产能力质量的提高方面跨出大步,当己方生产能力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大大超出对方的情况下,战争的可能性将大大减低。因为战争是需要财力支撑的,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的落后就表明财力对战争支撑的力度降低。
保卫和平的一方大人群要提高己方人群的文化素养,要让己方人群与对方人群之间的文化差异缩小至零,双方大人群之间文化素养接近,战争的文化将消饵,战争的煽动舆论将会趋于零。在消饵战争方面它具有奇妙的作用。
增强大人群之间的融合,双方人群之间的文化差异缩小实际上也就是一种融合,当然融合的内容还不止这一项,大人群之间人员来往的数量和密度,大人群中的各种层次人群来往交流的深度和频度可以成为融合的一个测量标杆。
人类最后必然会融合,大人群之间的战争必然会在人间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