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大家好!
在春节期间,笔者起草了《为全国“两会”再谈中国医改路在何方》文章,此文除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外,还在健康界、新浪医药和价值中国等新媒体发布,并被不少网站转载(有些网站改了文章标题)。此文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网站的点击量已达数千,有的高达数万。《中国医疗保险》网(由国家人社部主管)在刊发此文内容的同时,还在网上进行问卷调查,让网友对文章中的三项医改思路进行选项(单选),最终选择结果是:支持“政府主导思路”的人数占36%,支持“一般市场主导思路”的人数占17%,支持“特殊市场主导思路”的人数占47%。
笔者十分感谢媒体和网友对此文的关注和支持,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三种医改思路中哪种是最理想的思路还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尤其是在学界和业界一直对“中国医改路在何方”问题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显得格外重要。
亲们,如觉得文章有价值的话(如觉得文章没有价值自然另当别论),恳请各位微友,尤其是群友,趁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之机,以及趁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正在部署新年医改工作之机,通过您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将此文转送给懂行和有话语权的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以及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中既懂行又有建议权和决策权的领导,争取有更多的地方党委和政府选择自认为更理想的医改思路进行试点,通过试点进行分析比较。在试点的基础上,再由中央作出选择,为探索一条真正能让中国13亿人看病不贵不难且少生病晚生病的医改思路而作出我们的共同努力!
应当说,在三种医改思路中选择任何一种思路都不会违背国家医改大政方针。因为从2009年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开始,到后来陆续出台的国家医改新政策,体现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医改思路,上述三种医改思路的元素都有,任何一种思路都可以从中找到政策依据。
只要医改的总目标和大方向是正确的,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国家应当会鼓励和支持创新。如福建省三明市勇于突破上级政府部门现有政策障碍,取得显著成绩,不仅没有被上级政府追究责任,反而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成为在全国宣传推广的典型。深圳市党委、政府在建立紧密型医院集团(即医共体) + 健康保险按人头付费的罗湖医院集团模式的基础上,还准备建立多家这样的“罗湖式”医院集团。笔者认为这正是深圳在为“特殊医改思路”探路。深圳的罗湖模式不仅现已被李克强总理点赞,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被全国更多的地方所效仿。
众所周知,医改与其它许多改革不同,其它改革只涉及部分人的切身利益,而医改却涉及所有人的切身利益,自然也包括医保、医疗和医药等所有政府部门及其系统内全体干部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辈子不生病,如果一旦自己或家人、亲友生了病,尤其是生了大病,都会深切体会到让患者看病不贵不难,身体健康是何等的重要。即使自己眼前是有某种特权的政府官员,或是医院管理者,但自己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离开现有工作岗位,如果一旦因某种原因(如退休、调动、换岗等),离开了现有工作岗位,当不再有特权时,或许自己将比普通民众更加体会到让患者看病不贵不难显得格外重要。笔者曾也是政府官员,也同许许多多将要离开或已经离开现有工作岗位(包括将要退休和已经退休)的业内同事和朋友一样,对此感受颇深。
所以,无论您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公民,无论您是在职人员还是即将要退休或已经退休人员,无论您是医疗和医保行业还是其它行业,无论您是知名医生,还是普通护士,都有一个共同期待:大家在任何人生阶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病不贵不难,都有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都有一个良好的预防保健环境和健康体魄。
任何改革和创新都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三医”(即医保、医疗和医药)的改革与创新同样是如此,期待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建言者和决策者,都能以全局利益(而非局部利益)为重,以职工和居民(也包括自己)的长远利益(而非眼前利益)为重,在选择医改思路时作出理性、客观、合理的选择。
413移动医疗模式倡导者
2017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