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彻以认真闻名,他对于细节的要求让人窒息(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吧)。他曾经带过的全国一把,在离开他多年之后抑郁而死,还引起过轰动。
弗莱彻一直讲他就是“要让队员们突破极限”,他认为“做得还不错”是对于人最大的污辱——讲做得还不错,其实讲的就是做不好。
弗莱彻认为爵士乐的衰落与乐手的不求上进、不求其解有关。于是他特别不能接受他的乐手“跑调”,同样不接通受虽然没有跑调,却对于音乐无感。
作为X型血的代表,安德鲁和弗莱彻可以区分出非常微小的抢拍和滞后,他会为了合上拍而苦练三个小时;这种追求极致,除了让人佩服之外没有什么好讲的。
证明
但凡艺术都需要天赋,若无天赋只凭苦练几乎没有可能登上艺术的高峰。
只是不少人并非没有天赋,而是对自己的天赋不够负责,没有用辛苦的汗水来浇灌天赋之花,理所当然地无法结出天赋之果。
杜总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不疯魔不成活”,好的老师不是教导什么,而是去引导塑造一个人的灵魂。人就算再平庸,努力过,奋斗过,也算对得起自己。
或许我们没有他们的天赋,但我们也应该付出像他们一样的努力。
在前进的过程中,在努力拼搏之下,或许收获就会成为副产品呢。
美丽
安德鲁在打完美的400拍时,满头大汗,面目有点狰狞之感——表现看起来不够美,细想之下还是很美。
冲击极限之时,想要胜似闲庭信步一般是不可能的,一会的濒临崩溃的感觉。
《爆裂鼓手》最后,弗莱彻嘴角轻轻一扬(电影中甚至没有给他整个面目),安德鲁报以会心的一笑,师徒两个真是“一笑泯恩仇”,给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
《爆裂鼓手》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