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看似简单一句话,实际理论意义深远,实践意义重大。其理论意义在于肯定了住房是衣食住行一类的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其实践意义在于指明了政策方向,有助于悬崖勒马,防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我写过一篇«美国因房而危教训与中国因房而兴方略»的论文,全文8500字,我带论文参加了在海洋大学召开的第三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并入选年会论文集。论文的摘要如下:"本文认为美国因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的首要原因是理论上抛弃了价值理论而把投资消费倒置。第二原因是放肆的金融创新,实质是把货币发行权交给了民间。包括中国在内甘做亏本生意的外国顺差供应国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我国出口受阻是挑战更是步入正道,启动内需并不困难,办法是利用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得天独厚优势,把民众从房奴中解救出来,彻底解决普通民众的居住问题,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和社保进程。核心是让利于民。着眼点是扶助内需企业,救助出口企业应限于破产和转产。有关金融领域和土地制度等更大设想,由于涉及更大的制度变革思路只能期待人们关注《权益机制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新体系》,作者期待经济制度的革命性变革。"目前«价值中国»网还保留有我的这篇专题文章。

 

论文把抛弃价值论而把投资消费倒置视为首要原因。住房在西方经济学中是视为投资品的。我国也早这样普遍认为了。目前«价值中国»网上,住房问题仍然是在投资栏目下。统计领域,也是按投资统计的。我在论文中,分析了住房是消费品而不具有投资品性质的根据,还特别指出了我国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更不具有投资品性质的情况。现实中出现了投资价值,是集体错误预期的结果,泡沫破裂危机正是对错误预测的惩罚。

 

我国泡沫一直不破,可以说是以节约耕地为幌子,以开发商得暴利,财政增收入,银行吃利息,掌权者得好处,炒房者捞油水,中低收入者当房奴为特征,以假唱控房价为笑态,以道德难维系,消费难拉动为祸害的一场浩劫。相应的繁荣景象,如果没有泡沫会更绚丽,更健康!比一比汽车行业就会恍然大悟!

 

房地产泡沫化,本质上是封建社会的复辟。靠吃地租的食利者阶层形成,是社会大倒退,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在一个土地非私有的社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莫大的讽刺!如果放纵下去,终将酿成空前大危机。

 

具体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完全没有必要限购。目标必须设定为价格绝对要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超过一定面积的(面积可设得适当宽一点),必须付出惨重代价。超过一定面积的,70年到期,绝对不能简单顺延。对超过一定面积的,没有人有权在这方面慷国家之大慨。政府看民意讲民主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无视法理。顺应超过一定面积的人的意愿,也一定不是民意!

 

2008年经济危机时,悲观情绪相当严重。为此我曾大声疾呼。针对郎咸平在烟台耸人听闻地以“未来很悲惨,我都不想讲了”为题助涨人们消极预期,愤然写了《散布悲观论调者们请闭嘴》一文。指出就中国而言,目前是前所未有的好形势。美国金融危机,是值得我们欢呼的伟大事件,因为这将迫使中国不管明白还是不明白,不管糊涂还是不糊涂,实实在在地走向正道。《权益机制经济学》的洞见和政策建议,将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国人作为美钞奴隶的时代有可能结束。金融海啸的力量将代言我的心声,将弥补本人人微言轻的悲哀!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消费水平很低的国家,特别是金融体系尚未按所谓国际惯例完全步入泥潭的前提下,最不可怕现象就是产能过剩。中国决策层现在应该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大刀阔斧地启动内需。当务之急是把民众从房奴中解救出来,利用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得天独厚优势,彻底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同时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核心是要让利于民。掌握货币发行权的国家,在产能过剩的形势下,是无需担心因让利于民而国库空虚的。我们的着眼点,可以无视出口企业的破产,但一定要关注满足内需企业的繁荣。

 

以后的发展,我国成功应对了危机,但房价一路上涨,内需一直不理想。如果不是房地产吹泡沫,而是更实打实启动内需,形势一定比现在要好很多,健康很多。

 

可见,我们必须深刻领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折不扣地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