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应具备的思维模式(六):数据思维


在互联网、通信、金融等领域,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据说到2020年,全球每年会产生的数据量达到3500万亿GB。在营销领域,我们常常看到有数据库营销、精准营销、数字化营销;也有数据的现在和过去的对比,未来销量的预测,还有同比增长、环比增长等等数据体现价值。

 

所以,有人说在电子商务王国,谁拥有数据,谁就先人一步。笔者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年代,谁掌握数据,谁会分析数据,谁能够从数据中得到信息,谁能够在信息中淘到干货,谁能够把干货利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去,谁就能掌握未来。

 

    未来是数据的天下,数据会为你创造企业,数据能为你造出一片天地,数据将成为企业最大的资源。过去我们以土地、资金、人才为资源,将来,我们将会以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数据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

 

    阿里巴巴掌握了消费者和用户数据,结果统领了网上零售业;腾讯掌握了社交用户数据,社交平台做到了独一无二;小米掌握了手机用户数据,不出几年时间就超越了很多老牌的手机厂家。

 

    然而,现实中,传统型的企业老板几乎对数据都不敏感和不重视。举一个例子,如果你问一下传统型老板,问他们企业决策有几个是依靠数据做出来的,估计有99%的老板都说是凭感觉的,就连宗庆后这样的老企业家也曾说过,在中国做市场要凭感觉,可想而知,我们的其他中小企业老板们对数据是如何不敏感了。

 

    以电商为例,下面这些数据是做电商的人不得不清楚的,。

 

用户数据:用户信用评级、活跃度、留存率、转化率、客单价、用户分布、互动指标;

 

渠道数据:渠道来源、渠道转化率、渠道成功率、传播数、新增粉丝数/用户数;

 

营销数据:每日总成交额、商品购买用户数量、人均消费单额;

 

用户行为数据:浏览过那些商品、被放入购物车的数量、从购物车下单的转化率、什么时间段浏览量最大等等数据,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做出具体的分析。

 

    然而,我相信传统型企业老板就没有几个会关注这些数据,也不知道如何关注这些数据。这不能怪他们,只能怪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迭代太迅速了,因为他们甚至都不清楚数据的作用之大。

 

    到底数据有哪些用途?笔者认为数据至少可以为企业提供以下三方面用途:

 

第一、决策

 

过去,我们的老板都是从中国企业粗放式发展起来的,他们对市场、对机会的把握多从感觉中来,极少极少有老板认真地去分析行业数据、分析渠道数据、分析消费者数据。产品大部分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开发,至于为什么还能卖得那么好,这要问问我们的行业和企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我们知道,行业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如果企业处于行业发展、成长或者高速成长阶段,行业集中度还比较低,这意味着企业哪怕管理和经营很粗放,企业还是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是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很多行业已经是进入了成长末期和成熟阶段,企业如果还是沿用过去的粗放式决策,没有数据做支撑,我相信企业的经营只能是日趋艰难。其实,现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就是处在这样的一个境地,他们不关心数据,不重视数据,不清楚数据的作用,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数据决策,以至企业产品越来越不适销,业绩每况日下,只不过是他们不清楚原因而已。

 

举一个例子,2017年除夕,中国人共收发红包142亿个,比猴年增长75.7%24:00祝福达到峰值收发红包76万个/秒,8.88元是最受欢迎的金额。女生比男生更被偏爱,女生收红包占比50.6%。广东发红包个数3.48亿,排在全国第一;发红包个数最多的城市是北京,1.09亿个;收红包个数也是广东第一,收12.88亿个。60后是红包金额担当,70后扛起了数量大旗,80后给80后红包数量最多,90后爱点对点的含蓄。传统型老板看到这些数据觉得毫无意义,但有人却从这些数据中淘到干货,分析出那里的人消费宽裕,那里的人敢于消费,那里的人会生活等等。

 

本次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中国超过80%的数据在政府手中,数据就像是一个钻石矿。是否能够挖掘政府数据源、政府数据源的保有量以及开发利用水平,将成为大数据实现应用的关键。敏感的老板都会嗅觉到,近年来政府的工作报告大多以数据说明(如附表)。许多有前瞻性的老板都很重视这些政府数据,在里面淘干货。

 

一位经济学家说,他可以从扑克牌、口红、男士内裤、领带、女士裙摆高低的数据中解读出经济的兴衰。譬如男士的内裤销量大,意味着经济好转;女士的裙摆长意味着经济下滑。任何数据,只要是你用心去解读,它的价值是存在的。这就等于一本书,每个人的理解和解读不一样,有的人一句话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有的人哪怕你给他一本经典名著,他也觉得一无是处。

 

于是,善于使用数据决策的老板,企业命运改变了,因为数据决策是科学的,尤其是及时数据,对事物的判断更加有效 ,对市场的定位更加精准。

 

第二、执行

 

    企业讲执行力,如何才有执行力?老板一直强调的都是希望员工能像“把信交给加西亚”里的罗文一样,不用领导的任何指导和提示,就能自觉地把任务执行到位,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可能吗?这只能是一种愿望而已,像罗文这种人,我们可以把他塑造成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学校里,让年轻人作为榜样学习。因为年轻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罗文、第三罗文的,况且,罗文只是文学作品里塑造的人物而已。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保证我们的执行是优秀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执行的任务量化、数据化。我们年初定下的任务是多少,去年任务是多少,要求增长多少,我们是有数据可循的。每个月、每周、每天我们都能够很清晰地清楚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这是简单的数据化,我们还可以把各项工作进行数据细化。譬如每天分析客流量、客单价、转化率、浏览量等。只有这样的数据化执行,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效率提升没有,提升多少;我们的利润增加没有,增加多少。

 

    我一直强调,执行力不能依靠忠诚,不要依靠自觉,也不要依靠无师自通,而应该要依靠执行系统,依靠执行效率,依靠数据化。

 

第三、改进

 

精益无终点,改善无极限。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不断改善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你说丰田就很完美吗?华为就很优秀吗?对,他们都很优秀、很完美!优秀在哪里?完美在哪儿?笔者认为他们的优秀和完美就在他们乐意于每天、每人、每个点上去做改善,而且是乐此不疲。

 

就以我们曾经做过的一个项目为例。佛山一家做铝材的企业,项目运行1个月后,订单按时交付率从42%56%,采购计划达成率从无明确数据到有数据统计,大约从50%92%,供应商回执率从060%;运行2个月后,订单按时交付率达到95%,采购计划达成率达到95%,供应商回执率达到98%。这就是用数据说明改善的,如果没有数据,我们很难清楚是否改善,或者是改善了多少,更重要的是以后还有多少改善空间,在哪里改善。一切缺少不了量化。

 

企业都是慢慢地改善的,不是一次性就能够成为优秀企业的。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他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练、改进,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改进永远脱离不了数据,数据才能够清楚是否有改进,改进了多少。我们不追求一下子改进,但我们追求每天像海尔那样“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改进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一点点只有数据量化才会体现。

 

未来是大数据时代,数据统领一切,数据让你的生活更精彩,数据让你的事业更爷们!老板,从现在开始,请你时刻关注数据,否则,你会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