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文经济学会公号,刚刚看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陈志武发表在《博鳌观察》2017年年会特刊上的一篇文章:《次贷危机10周年,我们能得到什么教训和启示?》。
文章发出了这样的危言:“从我们回顾的美国1929-1933年和2007-2008年两次大危机的前期情况看,中国房地产、负债水平和经济状况似乎越来越像之前美国所经历的情况了。”
原来我们应对危机的结果,居然是采取了步后尘的方式。这使得我不得不再次提到我写于2008年的《美国因房而危教训与中国因房而兴方略》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我明确提出了如下主张:“利用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得天独厚优势,把民众从房奴中解救出来,彻底解决普通民众的居住问题,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和社保进程。核心是让利于民。着眼点是扶助内需企业,救助出口企业应限于破产和转产。”文章中有不少振聋发聩的呼喊和对经济学主流思想的挑战。解决如今面临的严峻问题,我认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如今房价的高涨,完全是人们错误预期和政策不配套所致。限购所起到的作用完全是助长房价错误预期的。只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配套相应措施,房价立马应声而跌。现在应当欢迎真正有能力承当风险,“愿意”为应对危机“牺牲”者去买房。当然不能诱骗和鼓励,相反必须给以风险提醒。
关键之关键是,必须清醒认识高房价的危害,必须不能怕跌。在政府控制房价声中房价一路上涨,刚有涨不动,立马有人慌了。这不能不使人认为,过去简直是假唱。我不会从动机上考虑假唱,但事实上显然是。
关于高房价的危害,即使抛开引发危机不论也是十恶不赦的。不怕跌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这方面我已经有过论述。可以看上述《美国因房而危教训与中国因房而兴方略》和我的近期相关文章。
我这里只想补充的是,有一定幅度的涨和一定幅度的跌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涨不跌并不是市场经济。所有只涨不跌的经济,都是问题经济,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