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疯子更容易成功


 说起著名的疯子,我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22岁就提出博弈论的约翰.纳什,一个是32岁就成为工人党党魁的希特勒,在这里,我们要先说明下,疯子往往是针对普通人来定义的,很多英雄人物,面对血腥场面临危不惧,面对迫在眉睫的困境而安之若素,其实这种非常人的能力,也是“疯子”的一种。曾有人给英国特工进行过一次实验,让他观看一些极其血腥的视频,一方面检测杏仁核的面对刺激的波动状况,但结果让很多人吃惊,他的杏仁核一直是一条直线,也就是说他能够不会因外界的强烈刺激而影响他的情绪。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是因为他有常人之不能,但疯子也一样。

为何疯子更容易成功

疯子在专注力上,是远超普通人的,他们一方面可以排除外界干扰,另一方面还不太在乎外界的看法。很多人行动力比较差,往往就是想的太多,总感觉准备不够充分,然后担心失败后的嘲笑。但从这一点来看,疯子是不会有拖延症的困扰,不是有个测试,当我们选出100部电影,让人们去选择观看顺序,可以马上去看,两天之内看,两天之后看,而结果人们普遍会选择那种轻松简单的电影当下去看,那些经典的影片大多选择两天后看,因为大家总会觉得看经典影片需要调整好自己状态,可能当下还没有准备好,这种仪式感会让我们错过很多。

疯子的执行力往往也是极强的,“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休息”“要么功成名就,要么黯然逝去”似乎就是他们的座右铭。当年希特勒对优生优育的强行干预,一直被世人诟病,但先如今的基因疾病筛查,以及未来优生优育的应用,方向也是基本一致。或许他本来就是一个有着恢弘理想,且极具才华的人,否则无法解释他的快速崛起。但区别只是希特勒是一个劣质的疯子,说到优质疯子和劣质疯子,我们需要再讲一个故事。

为何疯子更容易成功

这个故事比较有名,在一个暴风雨的寒冷夜晚,你驾驶着自己的两座跑车,途经一个巴士站,看到有三人在等公车,一个是明显受伤,需要马上去医院的老妇人;一个曾经救过你的故友;一个是你梦想中的伴侣。但你的车子只能再坐一个人,你决定让谁上车呢?面对这个问题,普通人会陷入取舍问题,似乎没有一个解决各方问题的最好方式。但疯子的方案会让人耳目一新,先看劣质疯子的方案:先开车碾压老妇人,让她彻底摆脱痛苦,再要到你理想伴侣的电话,最后带着你的老友驾车离去。先不说这种方案的合理性,但从条理性上说,还是有参考价值的。那再看下优质疯子的方案:把车钥匙给老友,让他送老妇人去医院,自己护送梦想中的伴侣上巴士,保证她安全到家。看明白了吧,优质疯子不仅仅考虑条理性,还会参考普通人的接受度。

为何疯子更容易成功

疯子还有个重要特质就是锁定当下,至于追悔往事和担忧未来,从来都不会被他们提上日程。但这恰恰是很多正常人无法做好的,当我们遇到一个理想的对象,但会因为过去失败的阴影而无法相信他;我们想着要提加工资,但还没进办公司就一身冷汗的逃离;我们想着做最好的自己,但看着那书的分量没翻开就已经开始发怵。现实中我们感受到无比困难的选择,在疯子眼里,根本就是小儿科。就好比那著名的囚徒困境,就是两个抢劫犯,如果两人同时认罪,会被判5年;一方认罪,一方不认罪,认罪方获释,不认罪方10年;如果双方都不认罪,那他们会因运输赃款被判一年。疯子会立刻做出认罪的选择,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最佳选择,而且能把握主动,至于什么愧疚感,完全不会考虑。因为疯子认为,认罪最好的情况是不坐牢,最差的是5年,如果对方因此坐牢10年,那是因为他自己没把问题想清楚,是他自己的问题。

为何疯子更容易成功

疯子中除了极少一部分成为詹姆斯邦德一样的英雄人物,另外一部分成为黑帮大佬,剩下的可能都在精神病院里。但从世俗的角度去观察,成功似乎离疯子确实要更近一点,我们是不是要变疯一点呢!我的意思是学习下他们那种专注力、行动力、锁定当下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