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营养的微信公众号 只推干货,不发鸡汤
ID:zhang-zhengping
打工心态怎么破?
文/张正平
打工心态的具体表象
计划:根据自己的擅长而非组织的需要来做或干脆不做;
组织:不主动组织资源,喜欢向上请求资源或等待被使用;
领导:领导象征地位和利益而不是责任,不愿意培养部属;
控制:不愿检验和被检验,不愿被控制却喜欢控制;
协调:横向协调极弱,只等上级发话,单边主义严重;
执行:不理解的不执行、无利益的不执行,自由主义;
团队:能维持无利益冲突的人际,却不是共同目标的团队;
权力:只为体现个人意志,而不是达成责任和目标的资源;
结局:天塌下来有老板顶着,实在不行就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打工心态的产生根源
打工心态的产生有历史原因、当代原因,也有有员工的个人原因、组织上的客观外在原因。因为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农业文明,所以打工心态不容易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中国人在历史上很难体现主人意志,“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一个体现,释义为是君王的事,与我有何关系。另外,也有员工个人原因,各自打扫门前雪,《增广贤文》中有传统理论来教导大家,“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外部机会太多,随时都可以离开。
打工心态的改善方法
尽可能满足员工不同阶段的利益,赋予员工们一定的权利,如果越没有权利,越就容易造成打工心态,在可控的前提下,满足员工的“利”,包括员工的能力提升、经济提升、名利提升和平稳的工作环境,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履行职责、达成绩效,英国有句名言“若想你的仆人忠实于主人,就让他说了算。”要想提升能力,就给于他们培训的机会。
改善方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