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岳荐灵——邹伟民诗书画绽放巴蜀


  川岳荐灵——邹伟民诗书画绽放巴蜀

  近日《川岳荐灵——邹伟民诗画艺术展》在成都市温江区美术馆正式开幕。据报道,此次展览由中外视觉艺术院、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宣传部、成都市温江区文广新局联合主办,成都市温江区旅游局、成都市温江区档案局、成都市温江区美术馆、成都市温江区政协书画院、成都市温江区文联、成都市温江区文化馆协办。青年策展人、艺术史学者彭贵军先生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著名艺术评论家、艺术理论家牟群先生担任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来至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者、邹伟民先生的77、78级同窗好友、历届弟子等200余位业界同仁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展览主题“川岳荐灵”出自《石涛画语录》:“腕受神则川岳荐灵”,邹伟民先生画中的笔墨所生成的丰富外在形式能够传达人的心绪和情思,表现使得画家在情境转换中获得的生机和活力。邹伟民先生既不否定古典主义,也不挑战当代艺术,他主张兼具诗、书、画的全面修养,同时也不以激进的姿态超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文化思潮,他所展示的是一个“纯粹”的个人世界。他以山水见长,构图稳健、构思新颖,其特色是笔墨的叠置,使得画面温厚紧密中透露着光影,引人入胜。邹伟民先生的诗词意境、绘画笔墨有一种沉潜、幽邃和净洁的气息,体现其心灵的外化和崇尚自然的心境,是其多年来的修养与努力使然。

  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77级西南师范大学艺术科班出身的邹伟民先生的40余件山水画、诗词作品,皆为近年来潜心创作的精品力作,展览既是邹伟民艺术创作的一次盛大检阅,也是其主导的中国绘画“诗、书、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丰硕成果。著名艺术评论家、艺术理论家,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牟群先生谈到:邹伟民先生是跨度颇大的艺术家,从油画跨到设计,从书法跨到水墨山水,从孤芳独诣的传统诗词到天籁仙韵的古典音乐。从一路狂奔的艺术另类,到桃李天下的慈颜师尊,伟民的这些人生画面、艺术故事,充溢着我的头脑,以致无法落墨定调。当地中国的美术学院教育,传统文脉基本断裂,别的不论,能如邹伟民先生每画必诗,画出诗心,诗画通灵者,当属凤毛麟角,虽万人之中只一二也。所以,伟民从油画皈依中国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邹伟民先生的水墨、诗词,不求标新立异,但具现代视角;不泥古已有之,但依蒙养诗心。泰然处之,勿求闻达。心静如潭,故能兼法自然、古人,别开生面。

  邹伟民沉潜修为,师从冯建吴、吴冠中、苏葆桢三位先生学习中国画和油画,学画、研画、创作、教学、设计三十八年,邹伟民先生长期坚守中国传统艺术的笔墨精神,主张诗、书、画的统一结合,并创新发展自己的表现语言,辛勤耕耘、饱含深情地用作品描绘和讴歌了祖国大地的壮丽山河。

  邹伟民的线条运笔娴熟,沉稳刚健;他的色彩浓烈鲜艳,风骨傲然;他的构图淡泊清远,韵味深长;他的诗文意境悠远,诗画相融。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凡是历史上成功的画家,都是既遵循前人的足迹,又加以改革创新,成立自己的风格,方能开启后世之追寻。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看似简单,但笔墨线条很有讲究。

  邹伟民师承巴蜀画家,他认为,蜀中山水太虞传吴门家风,画峨眉侧重主观性的表达,创造了纪念碑式的精神景观。芩学恭传宋人笔韵,画抒情性的三峡史诗;陈子庄逃禅式的简笔写意,一代宗师。蜀中山水之路,高手如云,诸多画家如一座座高峰,耸立前面。高山仰止。那么,时下山水有自己去表现它的面貌吗?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邹为民一边研究唐宋元明清艺术大家的风格、内涵与技巧外,常常外出写生,邹为民创作的艺术作品渗透着在生活中所见的山川气象。收获太迟也许是耕耘太深,艺术修为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但生活永远不会辜负始终不渝的追求者,邹伟民笔下山水,格调豪迈,他在潜心研学唐、宋、元、明、清及西方若干画家的流派,汲取营养,邹为民说,完成艺术创作理念、技巧、底蕴的积累以后,规划75岁开始艺术风格转型。

  艺术创作灵感“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学识积聚、修养提高,作品在神韵中求富丽,在艳丽中蕴藏雅静。黄宾虹大师说过:“惟有高尚无邪的人品,才能确立好的画品,画作流露出人的思想感情、学识修养,不能有丝毫的伪装”,邹伟民向学生分享美术三昧,一曰心神平静,二曰机杼精窍,三曰要诀才情。邹教授认为作画本身是一个悟禅的过程,作画者在作画时只有深深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方能画出好的作品。从古至今,凡被称为佳作的,无不折射出作画者本身的艺术修养与高尚的情操。

  据悉,此次展览是中外视觉艺术院学术研究展系列之一,中外视觉艺术院自2015年起设立学术研究展项目,旨在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逐步建立起跨文化的艺术交流机制,该项目将以学术研究为目标,既反思传统议题,也直面现实问题;既揭示文化层面,也反映艺术现状,并以此为平台,起到不同文化间对话的作用。

  蔡律  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