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好文学这口井


 

 
砌好文学这口井
曹秀
    看了周梅森写的小说《人民的名义》,我感受很多,为什么他写的小说能编电视剧,我的小说不能编电视剧,即使是自己编出来也没有人愿意拍?我原以为,写《官色》时,我一口气写出130万字,以为自己很责任,很正义,看了《人民的名义》我感到自己还欠火候,还欠笔力,还欠功夫,还欠善良,该写的没写,不该写的写了,或者,该硬时没硬,该软时没软,硬时软了,软时硬了,做人任性,写作也任性,于是写出的小说与剧本还是欠功夫。想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修养不足,还是自己对文学钻研不透。
    当然,电视剧与书还是有距离的,尤其是电视剧中有一些情节并不是太好,并没有完全按剧中人物拍,或不是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了,这种带伤的电视剧缺少艺术成分。看看网友吐嘈,就能看出问题在哪里,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并不鲜明,对话过多,啰哩啰嗦,等很多问题。
    每一个人都有一口井,有的人会挖好,有的人挖不好,有的水好喝,有的水不好喝。
    守着文学这口井是容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水,是否能让其他人满意。有人会说我的井凭什么让他人满意,这就是认识问题了,你的是水,如果不给别人谁知道你的水是甜的还是苦的?万一你的水是苦的,还有多少人喜欢?没人喜欢的水要不要还有用吗?喝不喝还有必要吗? 
    由《人民的名义》,想到自己文学创作,肯定了自己的不足。其实,每一个作家都有闪光的作品,只是有的人被认可,有的人并不被认可,于是呈现出有的有名有的没名。文学这口井千姿百态,不是每一个人的井水都是甜的,都是有用的,有时辛辛苦苦开挖的水真的没用,真的没人喜欢。
    好井水是打不尽的,真才华是写不完的,文学创作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