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可塑型生产要素的培育力度
如前所述,就生产要素的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而言,不同级次的生产要素,其跨行业和跨地区流动的便捷程度也各不相同。理论上而言,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可塑性。就生产要素的可塑性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初级形态生产要素的可塑性较强,对于一些次级形态生产要素而言,其也可以通过金融创新的手段,来增加次级形态生产要素的可塑性。就此而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方式,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朝阳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就必须加大可塑性生产要素的培育力度,通过可塑性生产要素的培育,为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行业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加大可塑性生产要素的培育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发展教育的方式,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通过劳动力生产要素的培育,为劳动力的跨行业、跨地区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2.通过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投入的方式,为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保障。理论上而言,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因此,虽然技术和管理两个生产要素直接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促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并通过技术和管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一方面为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为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强化不可流动生产要素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的流动性,从而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如前所述,在初级形态的生产要素中,土地以及一些大宗的尚未开发的资源跨地区流动性较差,与此同时,一些具有专门用途的次级形态生产要素如专用设备、厂房以及基础设施等,由于有专门用途,这些生产要素跨行业流动性较差。为了有效地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地区和跨行业自由流动,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地进行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可以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将其以使用价值作为表现形式的实物形态,按照资产重置或使用期收益折算原则,来确定其价值,并将其价值通过相应金融产品的方式体现出来。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交易的标准化、无纸化、市场化特征,在很大程度可以使这些流动性程度不高的生产要素,通过将其价值折合成标准化金融产品的方式,通过金融市场进行流通,从而最终实现这些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