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在编纂《汉阴文史大观》一书时,搜集到有关“朝阳洞”的大量古诗,时间跨明代至清代,至今已有142-510年,作者有陕西茶马监察御史、翰林、知县、抚民通判、贡生、书院讲席等。他们笔下的“朝阳洞”是什么样子呢?
明正德年间汉阴知县章平赋诗曰:
万紫千红各有春,悬崖峭壁岂无人。
我来一眺尤奇绝,不着寰中半点尘。
明崇祯年间贡生魏希征题诗:
丁凿知何岁,凭高更有楼。
溪深潮自落,岚远曙长留。
仙境虹桥峻,禅关鹿洞幽。
为寻高士迹,遥拟步丹丘。
清顺治年间陕西茶马监察御史、翰林姜图南赞道:
谁将琼屑砌高冈,万丈依稀剪绣裳。
竹叶临风迎日晓,松花隐雾接天光。
江山竞丽知春暖,鸟雀争喧觉昼长。
读罢卷阿思凤德,梧桐生处是朝阳。
清康熙年间贡生王廷绣写朝阳洞:
紫气何来映碧天,巍峨独立晓风前。
葵倾似欲披金鉴,笏列还思漱玉泉。
销尽寒光辞晚照,得来红日破苍烟。
攀援莫作朱门比,也遣白云洞口眠。
清嘉庆年间后街育英书院讲席叶腾骧描绘春日朝阳洞:
古洞何年凿,悬崖有路通。
绿垂萝带露,翠涨麦翻风。
幡影飘云际,钟声落半空。
远山青历历,凭眺兴无穷。
古代官员和文人骚客不惜笔墨赞美朝阳洞,引起了我的兴趣。查志乘和史料,均称朝阳洞为汉阴古八景之一,是著名石窟寺。于是决定,亲自去探究一番。
一日,邀朋友沿汉阴城北龙岗东路翻越岗脊,去寻觅朝阳洞。终于在北坡半崖距地面高约30米处,发现了朝阳洞口,经过艰难攀援,进了石窟寺。打开手机照明,仔细观察,洞窟上下排列,现存有大小石窟30余处,打凿平整,主窟宽4.4米,进深5米,高3米。部分石窟三面有神龛,部分石窟有壁画。出洞口登高处,麒麟沟景色尽收眼底,古诗中的意境似魂牵梦萦,令人心旷神怡。可惜,现在的朝阳洞深藏在乱木杂草中,一片荒废景象。我想,有识之士如能恢复重建和开发这一古老景点,使朝阳洞雄风再现该多好!
作者:李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