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
有消息称,现在有不少的农产品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市场上形成真正的销售,没法变现。就比如,成箱、成箱的鸡蛋过了质保期直接扔掉;某省的蒜苗大量烂在了地里,如果有人愿意的话,直接到到地里直接拉就行了,甚至不用付钱的。
伟兄弟也和我讲过,某超市曾经一天就销售掉了16万吨的蒜苗,大大地帮助了农民。
产地的情况如此之糟糕,可是市场上的蒜苗价格还是3~4元/斤,丝毫不显得便宜。
一边是烂在地里、坏掉却没有卖掉,一边是价格根本不低、卖得也不是太差,这种现象让人不解。
经济学
市场上价格不低,卖得也算不错;田间、地头的东西却又销售出不去,这在早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屡见不鲜。典型例子就是资本家宁肯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降价卖给消费者。
早年间由于交通运输问题,我国也出现过这种情形:在新疆喝着矿泉水、吃着虫草长大的羊产出奶的价格却比不上矿泉水。
前几年我老家也出现过,到了李子上市时,您要是直接拉摘好的就一毛钱一斤,如果您到地里去摘,考虑到损耗,只要一元钱一斤。
细想起来,既不全是供求问题,也不全是交通不便、运输有问题,这里面还真有着大学问呢。
思考
张兄讲过:要做事情就要做唯一,再不济也得做第一,否则就会有麻烦。
如果我们做的是大路货,没有任何的竞争门槛,都不用讲供过于求,就是供应稍微接近需求时,会有人沉不住气,采取各种手段进入恶性竞争,降价是主要手段之一。多米诺骨牌一旦倾倒了一块,整个形势失控的机率就会变大。
选择做唯一,选择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