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通常的理解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人则理解为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我认为这种定义太浅陋,没有抓住根本,有必要革新定义,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语文是研究语言的,没有问题。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对语言的认识太肤浅。语言本质上是思想生成和表达的工具。它不仅仅是表达工具,也是思维工具。丢掉思维工具这一更加重要的内涵,是不可饶恕的缺失。
语文,作为一门学问,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而艺术也是需要讲科学的。我反对把科学性与艺术性对立起来的思维。不讲科学的艺术,终究会是伪艺术。所以我主张语文称之为语文学,或者简称语学。
当我们把思维工具也包含进来后,逻辑学和哲学当然地也就属于了语学范畴。逻辑学、哲学,与语文总体上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语学学到高中毕业了还不懂逻辑和哲学基础,简直荒唐透了!
逻辑学和哲学应该融于语学教学始终。小学语文也应当有相应的内容。从小就应当训练有逻辑的思维,就应当追求有哲学影子的高度。 经常有"哲学社会科学"的表述,其实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把逻辑学和哲学划入语学范畴后,作为人类思维及表达的语学,与社会科学并列还有一定道理。这样科学可以分为语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语学和社会科学又可以统称人文科学。 扩展语学范畴与科学分工不矛盾。语学可以进一步分为逻辑学,哲学,语法学,文学等等。高中之前的语学,可以不分工。把哲学内容划入政治是不科学的,相应的哲学内容融入语学即可。 扩展语学范畴,对语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语学教师具备逻辑和哲学素养。有大学学历者应该都有相应素养,关键是有意识地运用起来。该补课的要补课。教材当然也需要配套相应内容。如何巧妙地融于小学,初中,高中语学课程,需要专家们研讨决定,并在实践中完善。
我曾撰文《三种语言》,提到母语、机语(计算机)、外语,这些都应当属于语学范畴。母语是必须要学到可以用的,机语和外语在高中以前,包括高中,可以主要以了解特点,促进母语语法和思维功能实现为目标。运用级水平可以放到大学。作为素质教育特长生,初高中达到运用级的可以鼓励,但不应该成为普遍要求。
由此可见,语文学或语学,是研究思维和表达的工具性学问。内容以母语为中心,必涉逻辑学、哲学、机语和外语。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是语文学或语学应该有的目标。
(49小时前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共享主义(gxzy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