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管理者总是没有实质长进?
近来,在辅导学员企业做“新晋经理人的开发和培养”工作。结果发现,其实,即便是“当经理很多年”的管理者,其实也仍然停留在“新晋经理人”的状态——还在用“个人工作者”而非“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在开展工作。难怪他们老总总是抱怨:“这些干部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长进。”
从我自己的实战经验来看,一个管理者,要想成功迈上管理路,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和领导人,最至关重要的一条,是要完成从“个人工作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其中,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并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当你是“个体工作者”时,你只需要埋头苦干,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完成手头工作就好。最多也只是涉及到团队配合与协作。
而当你成为“管理者”之后,你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向。要学会并习惯于花大量的时间去预测挑战、协调大局、绘制蓝图,将每个团队成员的独立工作联系到一起。而且,还要学会跳出理想状态,立足现实,思考一切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未雨绸缪。
作为“管理者”,和“个人工作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你要脑子里要有“大画面”、要学会树立大局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要清楚自己的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需求和目标。要了解团队运作时所处的环境,这将帮助你更准确地预测高层管理者的期望。
第二,要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确认团队能力,将使你更好地预见到团队何时会捉襟见肘,何时会遭遇瓶颈,你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设定预期目标,更好地排兵布阵、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和使用员工。
【程建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校友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整合实效管理”首席专家;[email protected]】
【致力于通过管理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致力于通过管理帮助个人成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