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下滑警示依靠地产和投资的经济不可持续


       笔者曾经从官方和财新PMI之间指数的背离、消费分类数据出发,认为中国一季度开门红得益于地产和基建投资经济存在隐忧,二季度可能就是经济增速的转折点,今天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制造业PMI初步印证了笔者的判断,PMI下滑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速已经间断性见顶,后市增速有进一步回落的空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017年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4月份,制造业PMI为51.2%,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但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4月份,制造业PMI为51.2%,是去年11月以来最低,远低于市场预期,经济短期见顶迹象较为明显。
     成也萧何败萧何,一季度经济依靠地产扩张,一旦地产扩张受阻,经济也就容易出现回落,4月58城地产销量增速逐旬下滑,上中下旬地产销量增速依次为-14.6%、-24.4%、-35%,其中27个三四线城市地产销量增速依次为0.6%、-1.4%、-5.2%。地产下滑有加大迹象,因此地产带动经济发展模式是不牢靠的,后市随着地产调控的加强,经济回落概率进一步加大。
     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8%和52.3%,分别比上月回落0.4和1.0个百分点,生产和新订单仍位于扩张区间,但两者差值扩大至1.5个百分点,生产积极性虽然较高,但是销售端下降比较快,预示着内需依然较为疲弱,销售不畅,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转变为现金回流,只能堆积于仓库,成为库存,这与笔者的预测是相符合的,中国经济之所以暂时企稳回升,得益于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实际上内需依然较为疲弱,制造业生存环境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可能被地产进一步打压,销售景气度下降,企业库存增加,下一步就是减少生产,生产可能进一步回落,需求进一步回落,价格将可能进一步回落,减少原材料采购。
   一季度经济高景气度得益于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的全面好转,但是煤炭钢铁有色的价格回升不具有基础,价格上涨与期货市场过度炒作不无关系,也与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有关,也与供给侧改革有关,但供给侧改革副作用也开始显现,而现在管理层开始金融去杠杆,煤炭钢铁价格开始回落,尤其是钢铁行业因为经销商出货价格回落更快,很多厂家已经再度出现亏损,而煤炭上涨让中下游企业尤其是电力行业叫苦连天,实际上煤炭库存开始增加,而下游需求进一步萎缩,4月上中下旬发电耗煤增速分别为15.4%、14.3%、13.5%,4月发电耗煤增速14.3%,比3月的18.4%明显下降,同时发改委开始限制煤价上涨放宽煤炭生产,价格也有回落空间,导致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1.8%和48.7%,分别比上月下降7.5和4.5个百分点,均为2016年7月以来的低点,出厂价格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但是与15年相比依然位于高位,后市依然有回落空间。
   由于中国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升高、地产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升企业经营成本,中国产品在世界的竞争中价格优势已经丧失,很多产品成本已经高于越南、印度等国家,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加上欧洲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美国因为特朗普的闭关锁国政策实施贸易保护,中国出口拉动经济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 挑战,导致四月份进出口扩张速度有所放缓。进口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和50.6%,分别比上月回落0.3和0.4个百分点。
   作为对经济趋势较为敏感的外资投资,1季度也出现下滑,实际上也就预示着中国经济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呈现下滑压力,财经人士不应该盲目的批评外资看空中国经济,中国政府更应该足够重视,进行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吸引外资。
    4月25日政治局会议释放出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目标的信号,加上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可能后续银行信贷投放会进一步趋于谨慎,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能力进一步减弱,获得资金成本进一步升高,4月27日贵州贵龙的实业公司发行的一笔5年期AA级的企业债利率竟然高达7.8%,前年万科发债成本只有3%,进一步减弱经济活力,经济增速会进一步降低。
 
   对消费拉动经济的模式不应该过分乐观,因为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增加严重依赖地产下游的家电建材装修家居等细分子行业,地产投资对消费挤出效应不可低估,2017年4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服务业也是外资一季度降低投资的重灾区。
   4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1%和53.4%,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0.9和2.2个百分点,这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也是未来希望所在,千万不能被过高地产所伤害。
   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面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不确定性,大规模减税吸引资金回流美国,重振美国制造业,笔者认为中国更应该秉承房子是用来住的政策,尽快出台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让地产价格出现适度回落,减少地产行业对金融资源的过多占用,减少地产价格虚高推升土地价格和整个经济的成本,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同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降低非经营性成本,尤其是制造业成本,焕发制造业活力,同时加快经济转型,依靠科技创新,培养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破除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破除地方政府地产依赖症,加快经济转型依靠科技创新,中国经济才会有希望,依靠地产依靠投资经济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