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宝庆府:残阳如血,资水悠悠向东流


  文/陈胜乔(微信公众号:狐说天下)

  公元1225年,农历正月初一,新年第一缕阳光照在南宋帝国首都临安的金殿上,年轻的皇帝端坐龙椅,殿下文武百官恭敬肃穆。当日朝议完毕,史官在帝国记事簿上写下一行字:“宝庆元年春正月壬戌朔,诏举贤良。”

  就这样,“宝庆”二字被写进历史,也从此开启邵阳市七百余年以“宝庆”为府名的历史。

  作为湖南省人口最多、地域面积第三大的地级市,邵阳市从传说中的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筑城算起,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漫长岁月里,它曾有过昭陵、邵陵、邵阳、邵州、宝庆等名字。在这些名字中,“昭陵”出现最早,西汉初,始设昭陵县,属于长沙国零陵郡。县治设今市西区,为境内有县级建制之始。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北部都尉置昭陵郡,治今市境内建郡自此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因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改其管辖的昭陵县、昭阳县(今邵东县)为邵陵县、邵阳县。从此开始,“邵阳”之名出现,但当时它只是一个县的名字,而且是针对今天的邵东县。隋废邵陵郡,一域之内单立邵阳一县。唐代设邵州,辖邵阳、武冈2县,一直到南宋。

  而“宝庆”之名出现,正是始于南宋这位年轻皇帝登极后用自己的年号“宝庆”,将“邵州”升级改名为“宝庆府”。从1225年他宣布改名开始,一直到民国十七年(1928),在长达七百多年里,今日邵阳市所管辖的区域一直沿用“宝庆府”的名字。

  “宝庆”元宝雕塑这位年轻皇帝名叫赵昀,史称“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位皇帝。当时他二十岁,登上皇帝宝座才四个月。对这个大男孩皇帝来说,初登龙位还没来得及体会做皇帝的威仪,一切像在梦里一样。

  而在自临安西去两千多里的邵州(邵阳市称“宝庆府”以前的名字),官民沉浸在潜龙飞天的喜悦里,因为新登极的万岁爷曾在本州任职(赵昀即位前在邵州担任防御使),如今他贵为天子,怎不叫人激动?京城放个屁,为祖宗争口气,何况家门口出了一个皇帝。最高兴的是州府的官员,因为朝廷已宣布将“邵州”改名升为“宝庆府”,自己的官位随之升高,又多了一份资本。

  封建帝国王朝的历史,拂去尘埃烟云,真相却往往让人惊讶。

  时光倒转回到四年前:嘉定十四年(1221),南宋权臣史弥远的门客余天锡回乡参加当地的科举考试,路过绍兴府时,忽逢大雨,恰好来到一位姓全的保长家里避雨。这位全保长赶忙热情招待,并把寄居在自己家里的两个外甥引荐给余天锡,告诉余天锡他们是宋朝皇室血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的九世孙。这两兄弟名叫赵与莒、赵与芮。这让余天锡如获至宝。因为史弥远对余天锡早有交代,要他暗地物色流落在江南的皇室血脉赵姓子弟,扶植合适者当皇帝充当自己的代理人,以便作威作福。一年后,史弥远将赵与莒兄弟接到南宋帝国首都临安,经过层层精心设计,仅用三年时间,就把赵与莒推上皇帝的宝座,使这位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屌丝青年实现了从平民到皇帝的逆袭。

  这个赵与莒就是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赵昀画像在史学家眼里,宋理宗做皇帝纯属偶然,系史弥远一手操办。宋理宗虽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后,但作为非皇位继承者的后代,其家族累十代后早己王气散尽,到他老爸赵希瓐这一代的时候,已没有任何的爵位。宋理宗和三国的刘备一样,虽号称是皇室后人,实际是织席卖草鞋之类的平民。这可以从他最初的名字“赵与莒”看出来。“莒”读“jǔ ”,是“芋头”的意思,虽然接地气,但是毫无书卷气,一看就是乡野之人的名字。

  一个穷街陋巷的平民,卑微如尘埃,经过精心设计包装,竟然变为君临天下的皇帝,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却发生了。历史就是这么吊诡,这样的例子不只发生在南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登上帝位的宋理宗,却让人刮目相看。他最让人称道的是遇事冷静,头脑清醒。在他即位的前十年,面对大权在握、专横跋扈的史弥远,深知形势比人强,坚持隐忍,甘愿做傀儡,不问朝政,徐图自强。

  时间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也是老人最大的敌人。公元1233年,史弥远死了,享年70岁。从这一年开始,宋理宗亲政。对祸国殃民的史弥远,他却出人意料追封史为卫王,谥忠献。但对史弥远生前扶植的、仍企图把持朝政的“四人帮”之类的人毫不客气,通过制造事件把他们贬到天崖海角,或者把他们关进大牢,永世不得翻身。

  宋理宗书法分析宋理宗的做法可以看出,这样平民出身的皇帝颇有政治智商:肯定史弥远保证了自己执政的合法性,使“红旗”能继续打下去;大力惩治奸佞之徒,则收获了民心,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其实历代玩弄权术的帝王,莫不如此。

  大权在握后,宋理宗还希望自己能做个明君。公元1234-1252年,通过采取罢黜史党、澄清吏治、整顿财政、尊崇理学等改革措施,对于革除史弥远专政时的弊政,稳定政局与社会经济,产生了明显效果。纵观这一时期的朝廷用人,大多皆贤良称职,政风为之一变。因为宋理宗最初改革时的年号是“端平”,所以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端平更化”。它是南宋后期黑暗政治中唯一的亮色,被时人称为“小元祐”。

  对当时的“宝庆府”来说,宋理宗当政给它带来了不少变化。

  一是由州升为府,政治地位升高。不要小看这一点。宋朝的国都、陪都,皇帝诞生、居住和巡游过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可改置为府,但数量不多。据《元丰九域志》记载:1085年(元丰八年)时,全国有府14、州240。州改升为府,意味着它是皇帝的青睐之地,对争取朝廷支持搞建设是大有好处的。

  二是城市建设得到发展。宋理宗之前,邵州的城墙是用夯土和红砂岩筑成的,又低又矮。宋理宗上台后,改用砖石修筑城墙,加高加厚,并且城市规模扩大,整座城市面貌为之一变。

  三是管辖面积达到顶点。专家考证,宋理宗时期及以后的“宝庆府”,管辖区域包括今天邵阳市、娄底市、益阳市安化县周边、湘潭市湘乡韶山及周边、长沙宁乡局部及周边、永州市祁阳、衡阳市衡东及衡山局部、怀化市会同及洪江溆浦辰州局部、以及郴州局部地区。当时的“宝庆府”,比今天的邵阳市要大得多。

  邵阳市名胜古迹四是给邵阳留下众多历史遗迹。例如今邵阳市区的东风桥(当时叫“跃龙桥”),因宋理宗从邵州去临安(今浙江杭州市)登极通过此桥而更名“跃龙桥”;宝庆府南城的六岭飞亭,新邵的岱水桥(黛水桥),也因他而留下许多神奇的故事。

  作为皇帝,宋理宗执政前期,政绩中有不少亮点。如果他只活到1252年就死去,后人多半会认为他是一代明主、出色的政治家。然而,天道乖舛,让他苟延性命,不仅给天下百姓带来灾殃,也使他本人遭受骂名。据史籍记载,晚年的宋理宗在权力稳固后,由于权力不受节制,人性阴暗面得到发挥。他不仅疏远忠臣,宠信奸佞,而且痴迷美色不可自拔,公然召妓入宫侍寝,导致朝纲混乱,使南宋危在旦夕。他死后仅十五年,南宋帝国就被凶狠的蒙古消灭。

  更令人唏嘘的是,南宋灭亡后,宋理宗的陵墓,包括南宋其他五位皇帝和后妃的陵墓,被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杨琏真珈盗掘。宋理宗的遗体因为入殓时被灌注水银还未腐烂,便被拖到陵前树林中倒挂三天,以沥取水银。随后杨琏真珈将理宗头颅割下,制成酒杯供自己把玩,其躯干则被焚毁,连同其他帝后的骸骨杂以牛马枯骨被埋在临安故宫,其上被筑塔十三丈镇压。

  黑龙断首作饮器,风雨空山魂夜啼。宋理宗倘若生前知道身后是如此下场,只怕宁愿终老于绍兴府的穷街陋巷做一介平民,也不会选择做皇帝。或者选择远离京师的宝庆府安心做他的防御使,闲时寄情山水,悠哉游哉过一生。

  往事越千年。昔时宝庆府城,今日邵阳市区,举目皆是高耸入云的楼房,到处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繁华如锦,而古时的辉煌除了几段刻意保留的老城墙和那座穿越千年岁月的“跃龙桥”(今叫东风桥)犹在,其余大部分灰飞烟灭,只在历史书中供人凭吊。

  日落黄昏,残阳如血。驻足“跃龙桥”上,不禁想起八百多年的那位年轻的邵州防御使,仿佛看见他衣带飘飘从身边经过,走向临安。伫立资江边上,只见浩渺江水穿过邵阳市区,悠悠向东流去,像这位年轻人一样再也没回来。

  注: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狐说天下」(原文有图片),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阳人。早年做过专业财经杂志记者、主编等职务。业余写作,“关注乡土,关注底层,关注人间冷暖。”关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狐说天下」(ID:foxdaily)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