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无可厚非,但是要谨防短期去杠杆节奏掌握不当,提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而大幅提高实体经济的财务支出,大幅降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妨碍经济的复苏。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27.8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3月份放缓9.8个百分点。虽然利润总额增速下滑因素较多,统计局就认为是高速增长以后的合理回归,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对利润的蚕食,统计局材料显示,财务费用增长加快,企业融资成本存在上升压力。从财务费用看,3月份开始结束连续减少转为增加,4月份,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2%,增幅比3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而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27.8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3月份放缓9.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同比增加竟然高达利润增幅的33%左右,笔者觉得有点高。4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4%,同比提高0.5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增加与主营利润率相差无几,财务费用增加是主营利润率同比增加值的8倍,财务费用增加会导致很多企业无法承载,企业会不会觉得给银行打工,会不会觉得融资贵再度提升,经营环境再度恶化。
4月份财务费用增加不是企业负债率增加所致,4月份 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在杠杆率下降的同时,企业的财务费用反倒增加了,虽然企业杠杆有所下降,但没有响应降低企业财务费用,这是不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的,反而会加重某些企业的财务风险。
4月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1元,同比减少0.06元,但较1-3月增加0.2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4%,同比提高0.53个百分点,但较1-3月下降0.09个点,虽然每百元经营成本提高有着复杂因素,但是不能排除财务费用的快速增加,主营利润率的环比下降也与财务费用增加有着较大的关系。
财务费用的增加去四月份以来的金融监管去杠杆政策高度吻合,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巧合,而是与金融去杠杆导致市场资金利率升高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市场资金利率3月份就已经开始明显缓慢升高,进入4月份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有增无减,个档次利率涨幅显著增加,进入四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不断攀升,以上海间银行市场SHIBOR3M资金为例,从16年11月的约3%升高到5月19日的4.4641%,上涨了460个基点,5月19日,股份制银行AAA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约为4.7%。最新一期国债招标利率已经升高到4.5%,较上次利率上浮30个基点,上次利率为4.2%。据网贷安全110监测的数据显示,本周(5月13-5月19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378款,较上周增加了52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25%,较上周上升了0.05个百分点,也是今年以来的最高值。银行存款也进入争夺白热化,建行20万元的大额存单利率上浮40%,很多银行1年期存单利率上浮30%,甚至于一些激进的小银行为了争夺存款直接上浮40%,1年期存款利率为2%,银行获得资金成本大幅升高,势必导致银行资金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转嫁成本提高贷款利率,黄志龙提供的数据显示,反映整体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今年3月已上升到5.53%,环比上升了0.26个百分点。特别地,反映企业短期融资成本的票据融资利率已连续反弹两个季度,至今年3月末的4.77%,较前期低点大幅上升了1.7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以企业中长期贷款为主的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也在缓慢上升,一季度环比上升了0.19个百分点,居民部门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同样上升至4.55%,较上期回升了0.03个百分点。随着4月份首套房贷房贷款利率折扣越来越低、二套房贷款利率上浮越来越大,预计二季度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将加速攀升。四季度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要高于3月份,因此笔者预期四季度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然会继续上扬。
不仅银行贷款利率升高,发债利率也在升高,4月份以来,数只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已超过7%。4月19日,两只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均为7.1%。Choice金融端数据显示,企业债利率从年初的3%节节攀升,至今增幅达380bp。发债利率7.1%不是顶,到了4月27日贵州贵龙的实业公司发行的一笔5年期AA级的企业债利率竟然高达7.8%,相比于1年多以前万科发债高出一倍以上,其企业发债利率要低于银行信贷等,发债利率升高到7.8%,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已经高于8%了。发债利率升高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能力承担,发债 取消次第增加, 1月份取消发债数量29只,发行规模222亿元,2月份取消发债数量35只,发行规模336亿元, 3月份取消发债家数87只,发行规模679亿元,发债规模取消继续发酵,到了4月份,取消发债数量11只,发行规模995亿元,仅4月26一天,就有万科等18家发行主体约170亿元债券取消发行。3月和4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总数已超过今年前两个月的3倍。据媒体报道,从各发债主体公告来看,取消发行的原因主要是市场行情波动、利率上行与认购不足。
一季度GDP超预期,但是主要得益于地产和基建投资,进入4月份以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很多已经显示出疲态,经济阶段性拐点再度显现,中国经济依然需要一个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骤然收紧货币政策将会导致经济复苏再度出现波动,虽然监管导向逼迫资金脱虚向实正确无误,但是方向正确,措施不得当,导致监管叠加出现合成谬误,同样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甚至出现不良后果,所以金融监管导致市场资金利率短期过快升高,企业融资难度增加,融资成本提高的副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防止金融监管误伤实体经济。
金融监管迫使资金脱虚向实,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节奏的控制和稳健的评估,避免金融监管进一步推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加重实体经济财务成本,进一步推升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加重实体经济失血,这就与金融监管本意南辕北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