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遇“儿童劫”:百只股票为何再玩闪崩?


 

61日早盘两市低开,盘初三大股指震荡走低,沪指跌破3100点后展开横盘震荡,创业板指跌幅近1%。市场热点稀缺导致人气低迷,量能明显萎缩。而昨日(周四)盘中继续出现闪崩走势,以皖天然气英维克龙宇燃油为代表的上百只个股出现跌停。

就在端午节前,证监会出台了较为严格的减持新政,提高了减持信息披露的要求,增强对重要股东减持股份的制度约束,这也表达了监管层希望市场能够稳定的意愿,同时新股发行价格也开始放缓。这给本身疲弱的A股市场带来希望。怎料到,昨日股指的下跌,以及上百只个股处于跌停状态,这又让人对6月份行情产生悲观。

而笔者认为,减持新规固然加大了大股东的减持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大股东减持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大股东从此就不能大规模减持。对于大股东来说,如果提高了其减持难度,他们到时候减持愿望会更强烈。此外,减持新规只不过是增加了大股东减持的难度,而减持难度的上升,最多也只能迟滞股票减持的进度罢了,这样反而会拉长熊市周期。

此外,受到之前股市长期阴跌的影响,近期新股IPO发行速度也开始了减速。很多专家学者建议证监会暂停新股IPO,给市场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但事实上,股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直接融资手段,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实际上,证监会早已开启了审核制向注册制过度的进程,如果将IPO仓促停下,那么注册制改革将很难进行下去。

目前来看,尚有大量的拟上市公司排队IPO,股市走势不好,证监会可能会放慢IPO速度,但是停止IPO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况且,真正造成股市失血的原因并非是IPO,主要还是再融资。资料显示,2016新股发行303家,总计募资金额为1845亿元,只占2万亿再融资规模的不到10%

不可否认,IPO的提速会给市场预期带来不良影响,但把股市下跌的罪责归咎于IPO实在有些牵强。那么,导致个股出现大面积闪崩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第一,由于场外配资收紧,长期盘踞于个股中的杠杆大户资金难以为继,不得不夺路而逃。如果说,5月份证监会加大了对部分个股庄家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造成了“温州帮”庄家们集体大逃亡。

而如今在监管的高压之下,券商、基金子公司等中介机构也进入风声鹤唳状态,去通道、去夹层、去嵌套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场外资金通过杠杆流向股市的通道被整顿,本来躲在小盘股、重股概念股、次新股的庄家也只能平仓退出。

第二,对市场的流动性产生悲观情绪。尽管央行方面表态,将会在6月上旬开展MLF操作和启动28天逆回购,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但这样的流动性释放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资本市场出于对季末遭遇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和MPA考核,会导致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担心,大家都在抽离资金,多数采取观望姿态。

第三,A股市场除了大盘蓝筹股之外,其他各个板块的市盈率都偏高。创业板市盈率都在70-80倍左右、中小板在50-60倍左右,只有主板市场的市盈率还稍微低一些,平均也在30-40左右。

而过高的市盈率估值,意味着多数上市公司未来成长性早被透支,一旦监管层要去“杠杆,控风险”了,那些前期被炒高的概念股、中小盘股、次新股也只能逐步回归原来估值体系,出现价格暴跌也在所难免。

第四,尽管中国经济一季度表现还不错,但是四月份的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当前经济基本面只能说企稳,还没有达到全面复苏的程度,后面还可能有较大反复。此外,随着国内金融监管加强和金融去杠杆的推进,很可能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提高,这会使今年三四季度的经济可能会再度承压。在这种背景之下,场外资金也缺乏入市接盘的热情。

指数下跌不多,个股却又频现闪崩,这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是“躺着中枪,伤害甚大”。那么,投资者该怎么应对呢?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个股闪崩后会企稳,有些个股闪崩后会继续下跌,这与个股的基本面有很大关系。如果投资者不幸持有闪崩个股,建设大家切忌慌乱,要仔细观察所持个股的质地究竟如何。

 

 

如果个股确实具有投资价值,投资者不妨继续持有,这些个股通常在闪崩之后出现真正投资价值。而如果闪崩个股的市盈率确实过高,又缺乏成长前景,那么投资者也只能赶紧止损出局。同时,投资者还要设置止损线,比如设置20日均线。一旦手中股票跌破该线,投资者应该马上减仓或者清仓,不能因一时心软而被套牢;

端午节前出台的“减持新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股东减持增加了难度,对个股的稳定起到了良好作用。但在目前“一行三会”密集出台监管政策“降杠杆”的情况下,庄家和机构投资者不是出逃避难,就是平仓观望,再加上很多个股前期被炒得过高,跌下来时又没有人接盘,这才导致股指没跌多少,但个股却出现大面积闪崩,而且还都跌得面目全非。

 


     平说财经 (不执着财经)微信ID: bzzcaijing  .更多精彩时评,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微信留言,我们可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