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人的压力下,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宣布辞去CEO职位。据《纽约时报》报道,包括Uber最大的风投机构Benchmark在内的五个主要投资人联名要求卡兰尼克辞职。Benchmark合伙人之一BillBurley也在Uber的董事会成员中。《纽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称,卡兰尼克在与投资人进行数小时的谈判后,最终同意离职。不过,他将继续留在Uber的董事会中。你怎么看?
据外媒报道,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辞去CEO职务。消息人士表示,卡兰尼克受到了来自投资方的压力。在辞职的前几小时中,卡兰尼克与投资方发生了争执。
卡兰尼克在声明中表示:“我对Uber的爱超过世界上的所有一切。在个人生活的这段困难时期,我接受了投资者的要求,选择离开,让Uber可以回归常态,而不是因为又一场斗争而分心。”
卡兰尼克上周宣布,将无限期休假。这部分是由于他母亲的去世。上月,他的母亲在一场船只事故中遇难。他当时宣布,由10余名高管组成的委员会将负责Uber的日常管理。
点评:仅今年年内,Uber已经损失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约10位高管。
于是就有网友在Twitter上调侃:“Uber不再有COO、CFO和CEO,简直就是一家‘无人驾驶’的公司。”
据报道,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辞去CEO职务。在此之前,仅今年内,Uber已损失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约10位高管。
从大红大紫到如今“流落街头”,Uber和Uber创始团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比当年乔布斯被扫地出门还要迅猛和彻底。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Uber业绩不佳和发展乏力才导致了这样的创始团队离开的结果,也是资本力量强大到影响创业的典型案例。
我们应该看到,从Uber诞生开始,就处在与政府监管博弈和出租司机口水战之中,也不仅仅是Uber,国内的滴滴在合并了快的与Uber中国之后也陷入到了同样的境地,如今,滴滴的处境并不比Uber更好。
应该承认,Uber开启的出行变革非常具有社会意义,也大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营效率,作为目前最成功的纯移动互联网经济样板,是一次伟大的探索,也没有失败。但是,要说这种探索成功了,也未必。Uber创始人被踢出局,可能只是成了行业的先烈。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自从成为社会焦点之后,就一直被认为前途无量,可到现在为止,那些互联网公司的套路在移动互联网上都难言成功,商业模式缺乏,赢利能力太差,赚的了用户却赚不到钱,只要靠理想和烧钱来坚持,不会长久。
第二方面,共享经济虽然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的很多能力,却面临着必须深入改造社会的重担,如果发展太快势必引发整个社会生存方式的重塑,而各国政府不仅要注重效率也得重视公平,既要发展也要稳定,盲目加速的Uber们遭遇打击就理所当然。
从长期来看,共享经济和网约车一定会是发展趋势,但步伐会逐渐慢下来,节奏也会有所调整,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必须给社会留出充分的自我调整呼吸的空间,才能实现共赢,也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短期利益与创业者的梦想都会遭遇危机,管理团队的斗争也还会持续。
创业公司CEO被迫离职肯定有很多原因,被投资人逼迫我觉得只是原因之一或者是Uber能够对外公布的比较体面的原因之一。
投资人对所投资公司的CEO不满意肯定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从认可到抛弃。我认为Uber最大的问题不是CEO做了什么让投资人不满意,而是C2C模式不赚钱的天生缺陷,公司也蛮的扩张显露出对出行旧格局的破坏性强大,但对建设新秩序没有正向贡献。
这位CEO过去相当长时间也在努力让Uber公司更像个科技公司,更具有建设性,但是方法可能也像其拓展一样过于简单粗暴引发了诸多危机。
对于我国的现实意义就是我们的滴滴出行该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