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


 

 
    5月14日、15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盛会。它同时也是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高峰论坛。
 
    而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丰盛的。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方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这其中,就包括《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区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等文件的签订与发布。而这些文件对于推动“一带一路”下一步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办,对于A股上市公司来说,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虽然从A股市场来看,“一带一路”概念股的炒作风风火火,但A股市场的“一带一路”概念股是否真的就只有目前市场炒作的这些公司呢?未来的发展情况显然比目前市场的炒作要乐观得多,将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而且,“一带一路”也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提及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央企。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央企确实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队与主力军。据国资委主任肖亚庆5月8日在国新办就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三年多来,共有47家央企参与、参股或者投资,或者和沿线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至2016年这三年中,基建行业的16家上市公司在海外的营业收入总额合计高达6002.87亿元,而这其中的近98%被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葛洲坝这5大央企巨头所包揽。
 
    这是不是意味着非央企上市公司就没有机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从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产业布局来看,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而基础设施与能源领域是“一带一路”前期建设的一个重点。所以在这个时期,央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据优势是很正常的。但从“一带一路”中后期的建设来说,就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了。尤其是《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的签订,更是大力推动了双边贸易甚至多边贸易的发展,这为其他公司也包括上市公司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创造了条件。
 
    实际上,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发布的联合公报以及达成的成果来看,一带一路涉及到的领域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全方位的。比如,从合作举措来看,其中的第三项规定,加强创新合作,支持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科技园区等领域的创新行动计划,鼓励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加强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模式交流。而第四项规定,推动在公路、铁路、港口、海上和内河运输、航空、能源管道、电力、海底电缆、光纤、电信、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务实合作,欢迎新亚欧大陆桥、北方海航道、中间走廊等多模式综合走廊和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构建国际性基础设施网络。因此,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留给非央企公司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也正是基于发展空间的广阔,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了。据深交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深市1870家上市公司中有284家以不同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品出口规模超900亿元人民币,工程建设规模约1500亿元人民币。
 
    而随着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办,更是为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创造了良机。毕竟上市公司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与资金优势。虽然非央企上市公司的实力与央企不能相比,但较非上市公司来说,其优势还是明显的。加上证监会与交易所层面都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因此,在融资上得到支持是可以肯定的。实际上,正是由于上市公司所具有的品牌优势,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从银行融资也是能够得到支持的。
 
    不仅如此,随着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特别是一系列文件的签订与发布,上市公司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不仅在国内方面可以得到大力的支持,而且就是在有关国家,同样也会受到重视与支持。可以说,这是上市公司走出国门的最好机遇。
 
    当然,在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的问题上,也有两点事宜是需要注意的。一是不要为了赶时髦而参与“一带一路”。在这个问题上,既需要考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需要考察有关国家的实际情况。只有条件相符时,才能参与进去,而不能不顾实情盲目冒进。二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自然会有很多中国公司的身影。这些中国公司在承揽项目时,需要有互帮互助的精神,而不是相互拆台,或相互压价,避免在中国公司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这是中国企业过去在国际市场上留下的教训,不应该再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重演。(作者供职单位:中和应泰好人好股)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pihaizhou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