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渝北区与德国加强经贸技术文化交流的建议
(要点:德国优势、渝北优势、德国与重庆的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渝北区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若干建议)
一、德国优势
1、德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2、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角度,中国均视德国为“通往欧洲的大门”。活跃的贸易投资往来、深入的环境、文化和科学政策方面的合作以及频繁的高层互访是两国关系的显著特征。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上任后的首次对外访问中到访德国,并值访德之际与默克尔总理一起为“中德语言年”拉开帷幕。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将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
3、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五大国(购买力平价)。从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德国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的先驱,创新者和受益者。德国的经济政策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凭借其在2012年1.516万亿美元的出口额,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输出。在2013年,德国在全球取得了2,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4、服务业约贡献了GDP总量的70%,工业29.1%,农业0.9%。德国的多数产业在工业,特别是在汽车,机械,金属和化工品。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位于德国,著名汽车品牌欧宝也诞生在德国(现属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汽车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5、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德国的出口额2003年之后,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7年德国出口额达9691亿欧元。以企业营业额排名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有32家企业的总部设于德国。德国DAX指数则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国公司组成。德国具备专业技术的中小型企业也相当重要,约有1000家此类企业在各领域居领先地位而被认为是隐形冠军。
6、德国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德国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空客公司的三个客机总装中心之一)、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2013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6254.8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德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的工业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而德国也是西欧最大汽车生产国。
外贸投资德国非常重视对外投资和招商引资,也很重视与其它国家的合作。英国是德国葡萄酒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德国从2010年开始超越了法国跃居欧洲吸引外资排名第2位,英国排名第1位。
二、渝北优势
1、区位条件优。渝北拥有江北国际机场、重庆火车北站两大交通枢纽,紧邻长江上游最大内河港寸滩码头,“渝新欧”铁路正在向机场延伸。境内有4条干线铁路、8条高速公路、7条轻轨,水陆空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发达。
渝北位于重庆主城北大门,是两江新区开发的主战场,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市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
2、拥有江北国际机场、保税港区、悦来国际博览中心等市级开放平台,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承载地,是全市经济体量最大、开发平台最多、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区。
3、产业基础好。渝北有空港工业园区、前沿科技城、空港新城3个市级特色开发区,已形成汽车摩托车、电子设备、通用装备、智能终端等优势产业,汽车、笔电产量约占全市的一半。渝北也是主城新兴的商贸大区、美食名区、会展新区,跨境电商交易量占全市一半,商务会展、总部金融、现代物流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三是经济实力强。各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93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40亿元,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1248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亿元,增长12.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3亿元,增长11.7%。
3、发展潜力大。渝北在两江新区规划控制面积中占70%,两江新区范围内10大城市功能组团有7个在渝北,占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总面积的30%。市级平台全面发力的同时,仙桃数据谷、前沿科技城、国际航空港等区级平台正在迅速崛起。
渝北正按照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135”发展思路聚力发展,即“一个奋斗目标”——基本建成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努力走在全市改革发展前列;“三大功能定位”——创新生态圈、智能制造基地、国际航空港;“五个走在前列”——综合实力、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城乡统筹、党建工作努力走在全市前列。
4、生态环境美。渝北是西部首个国家文明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超过300天,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位列主城第一,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园林城区等30多项国家级殊荣。
东有国家AAAA级统景温泉度假区(集山、水、林、泉、洞、峡、瀑为一体,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最佳温泉度假胜地)、国家AAA级印盒李花生态旅游区和古路慈孝之乡、温塘河万亩红枫基地。
南有国家AAA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兴古镇、国家AAA级张关水溶洞风景区(亿万年沧海桑田形成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拥有亚洲最长地下河)、两江国际影视城(电影1942拍摄地)、御临排花洞景区(“地下小三峡”)、玉峰山森林公园(目前重庆近郊覆盖面积最大、植被保护最好)、万亩风情葡萄沟和石船重桥葡萄基地。
渝北区荟萃了重庆中央公园(面向国际、充分展现重庆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形象气魄的现代城市地标)、重庆园博园(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生态公园)、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的国际大型综合性会展中心)、国家AAA级碧津公园等等
三、德国与重庆的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渝北区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1、“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肩负着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的使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四年来成果丰硕。
3、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Y形”联结点,重庆提出依托国际大通道,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平台,承接、培育具备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腹地。
4、 2011年,重庆开通国内首趟发往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货运集装箱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已经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重要物流通道。渝新欧成为服务“一带一路”的大动脉之一,渝新欧已成为中欧班列的代表和重要品牌。
5、重庆果园港作为我国内河规模最大的铁、水、公联运枢纽港,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的经济地标。向西搭乘渝新欧可直达欧洲各国;向东,从内陆集中而来的货物,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商品,从这里进入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已全面开通,实现了渝新欧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无缝衔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这里,提出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要求,指明了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定位。
6、重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格局已有清晰的定位,全面融入、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一体谋划、实施、推进,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重大部署,构建内陆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大产业、大环境。值得强调的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走出去的不仅有企业、技术、资本,还有文化、精神和理念,借力“一带一路”,重庆正由一座内陆城市跃升为开放的前沿。
7、“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建成运营,使重庆与欧亚大陆时空距离缩短,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重庆经济界、文化界人士越来越多地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时代洪流中,渝北区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四、根据渝北区的三大功能定位,提若干建议
渝北区段成刚书记代表十三届区委所作的《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走在全市改革发展前列而奋斗》的报告提出的渝北区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明确创新生态圈、智能制造基地和国际航空港三大功能定位。
1、创新生态圈、智能制造基地和国际航空港是渝北区三大功能定位。建设创新生态圈,是引领渝北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是支撑渝北产业升级的“战略轴心”;建设国际航空港,是提升渝北开放能级的“核心引擎”。
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是支撑渝北产业升级的“战略轴心”。要按照“生产方式柔性化、制造过程智能化、管理服务智慧化”的要求,以集群为导向,加快集聚前沿科技产业,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推动“渝北制造”向“渝北智造”升级,努力成为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2、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临空国际贸易中心、临空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低碳人文国际临空都市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航空港,是提升渝北开放能级的“核心引擎”。要按照“全域空港化、空港国际化、港城一体化”的要求,依托江北机场国际枢纽,与“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无缝对接,构建铁空快捷联运体系,推动与新加坡等重点区域互联互通,促进自由贸易便利化,打造内陆开放空中门户,努力成为临空国际贸易中心和低碳人文国际临空都市区。
3、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抢抓中新(重庆)示范项目、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依托国际航空港,加强与保税港区、国博中心、龙兴工业开发区等开放平台联动协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格局。加快国际航空港“一场一园一镇”功能布局与建设,支持江北国际机场“11571”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打造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优进优出”的国际航空枢纽;启动航空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航空关联产业集群。
4、加快建设临空国际贸易中心。着眼“买全球、卖全球”,集聚发展以临空经济为引领、自由贸易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促进国际资源与国内资源双向配置、新兴业态与传统业态双轮驱动,努力打造辐射西部、服务全国、连接全球的国际贸易高地。加快中央公园高端商务商贸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总部贸易、服务贸易、创新金融等新兴业态。依托国博中心,引进培育一批会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航空会展及关联产业,构建会展全产业链。依托仙桃数据谷,积极打造国际大数据贸易中心与金融结算中心;大力引进一批跨境结算机构,发展离岸金融、信用卡和跨国结算等业务。
建议一、先谋后动,建立中德经贸文化服务智库。邀请包括重庆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有关人士参加的项目,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发改委直属的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市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重庆两江中小企业融资研究院等等在内的专家参与的联合智库,服务于重庆渝北区和德国经贸、文化、金融、中小企业、一带一路的智库。
建议二、搭建平台,创立中小企业论坛、经贸技术文化交流平台。
建议三、引进德国先进技术业态,包括商业模式。
建议四、每年根据渝北区经济发展需要,组团到德国考察,邀请德国业界来渝北考察、洽谈合作,创造商机。
关于重庆市渝北区与德国加强经贸技术文化交流的建议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