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金融那些事儿


  要说明朝被自己的货币政策玩的岔没气的话,你清朝总要接受点教训吧,就别把你的货币交给外国人,这就犹如把自己家的存折交给贼去保管一样,你不是傻吗?可清王朝就是这么的傻下去了,一切照旧,白银还是国家的法定货币。要说清朝真的傻吗?你想,一个靠百十万人就打败你上亿人的民族怎么可能会是傻子,所以它不可能不考虑这个要了前朝的命的问题。但当时的情况是,大清王朝打遍天下无敌手。不象明朝,有外族---旗人,在那虎视眈眈的看着,巴不得大明朝出乱子。而现在,周围只要是大清能够得着的地方,只要是大清能够得着的对手,都被大清收拾掉了。所以大清它不怕你玩阴的,因为当时大清的周围根本就没人有能力去给它玩阴的。

  因此,对白银使用的戒心就此松懈下来。

  但是情况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欧洲开始工业革命了。

  欧洲人经过几百年的航海大冒险,再加上工业革命,终于可以有能力第一次的大规模触摸到了东方,而开始的这一切或许就是马可波罗的那本游记搞出来的名堂。只要看看当时的《简明牛津词典》对“东方”的解释,就不难明白为何欧洲人玩着命的要来东方了:“Orient:东方;有光泽的,闪亮的,珍贵的,光芒四射的,升起的,新生的;可以让人确定或找到方向的地方或严格界定的位置;使人认清形势;直接面对一个方向;决定一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面向东方。天,这话描述的东方怎么和现在某些中国人描述的西方相似。所以,这段话真应该让现在那帮崇洋媚外的穷瘪三们好好看看,开开自己的眼。拜能者为师没什么丢人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博采众长的民族。但是如果一个人拜的连自己的灵魂都趴下了,那就估计什么都趴下了。

  因此由于欧洲人的到来,清王朝此刻的外部环境产生了剧烈变化,它现在又变得和前面大明朝一样,不再是周围打遍天下无对手。有狼自远方来了,而且是头只吃肉,不吃素的狼。

  自从公元五世纪,当被称作欧洲坏孩子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被自认为正统欧洲人的欧洲人撵到了大不列颠群岛上后,这帮家伙整天就从没闲过,就如他们的子孙英国足球流氓一样,整天想着就是如何出这口恶气,如何杀回欧洲大陆,做欧洲的霸主。

  于是英国不是和这个打,就是和那个斗: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586年,英、西战争开始。

  1652年,英、荷战争开始。

  实际上岛国民族都这德行,天生心胸狭隘,生怕被别人瞧不起,所以有机会了就一定要证明给别人看。而且个个都爱装秀,宁肯命不要也不能被别人说它不绅士。你看,明明英伦三岛就那么屁点大的地方,可它偏自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让人听着贼过瘾。就象日本,明明是徐福带过去得种,偏要说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子孙,自称:

  大日本帝国。

  要不人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英国人的大胆再加上瓦特在岛上闲着没事,所以就整天围着自家的炉子盯着茶壶看,结果茶壶盯久了,让他们盯出了工业革命。

  于是,英国就辖工业革命之威,开始到全世界抢去了。

  你想,在岛上憋了一千多年了,怎么着也得高潮一次吧。

  按江湖规矩,一个人想要扬名立万,一般都会事先选个高高手,然后琢磨如何能摆平他,不管用暗器也好、玩阴的也罢,总之只要能摆平这位高高手,自己在江湖的名气就有了。

  所以,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人也抱有同样的想法,想要扬名立万。于是就派出“007”的老祖宗,到江湖上查看一下,看看高手、高手、高高手是谁。看了一圈,发现当时的江湖有两大高高手:一个是印度的莫卧尔王朝。一个是中国的大清王朝。

  该对哪个先动手呢?英国人也是相当的矛盾。对大清帝国动手吧,似乎有点不妥,原因有二:一、大清实力太强,是否能打得过心里没数;二、当时英国社会流行的都是华夏之风,就象时下的哈韩族。喝的是从中国进口的茶叶,穿的是从中国进口的丝绸,用的是中国进口的瓷器,就算是上流社会才能吃得到的意大利面条,也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偷学来的四不像。

  所以在当时英国人心中,大清,不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绅士。

  怎么能打一个绅士呢?打一个绅士,不就更加证明自己是流氓了吗?所以,不能去打绅士。 那么打谁?打流氓啊。把流氓打到了,咱们不就成绅士了吗!

  此时再看那印度阿三,越看它就越具备流氓的素质:整天只会喝茶,无所事事的听宝莱坞的音乐,怎么看都和自己在英伦三岛上一个德行。流氓,这绝对是流氓的表现。我都是流氓了,他怎么可能不是流氓?

  对,打印度!打这个流氓去。于是,英、印开战。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普拉西战役中战胜了印度。当时孟加拉有七万军队,英方900人外加雇佣军2000人,结果英国人以死伤72人的代价(22人死亡,53人受伤),击溃了孟加拉的7万大军。

  天,这就是所谓的江湖高高手?

  当印度被轻而易举的消灭后,伊丽莎白女王的名字一下子就响彻江湖,更重要的,是重新获得了欧洲众王室的认可,不再是流氓了。而此时的英国的议会,就更像是被捅了马蜂窝一样,比吃伟哥还要伟哥。

  你想,以死22个人的代价就把一个高手灭了。那么大清呢?或许也没想象中的厉害吧。纵观全球,只要能把大清再灭了,那我大英帝国不就是东方不败吗?

  于是,英国议会开始了打大清的注意,最后密谋下两个方案:

  一、在印度种鸦片,然后卖到大清去。你不是人多吗?你人再多只要吸了这玩意,保证废了一大片。

  二、在英国实行金本位(英国此时已经拥有全世界大部分金矿),然后拉拢其它国家也实行金本位。只要实行金本位了,那么白银就是废物一堆,而此时只有大清和日本用白银,但日本闭关锁国,不允许外国白银流入和自己白银流出。这样全世界的白银就只会涌向大清。你大清的国力再强,顶得过全世界都去你那买东西吗?更关键的,这么多白银涌到了大清,大清的货币体系和税收体系一下子就会被冲击乱。白银贬值,老百姓的钱都不当钱花了,谁还有心思为你打仗呢?而这种情形不是和当年的明朝因货币一样灭亡吗?英国人简直太熟习这一幕了!

  于是,1830年,英国首推金本位,继而欧洲其它国家普鲁士、法国——随后是美国先后废弃“银本位制”而采用“金本位制”。至1850年,全世界就只剩下大清和日本用白银!!

  于是全世界的白银就象海啸一样涌到了大清帝国的每一位老百姓身边,物贵银贱,通货膨胀弄得大清百姓生不如死。就和现在的情况类似,美元扑来了,结果都变成了房奴、卡奴、车奴、孩奴。

  但,高手必定是高手,虽然老百姓亏了,但民穷国富,大清的百年基业不是白打的。而且还有以广东十三行为代表的官方强大出口业,依然对外开展着贸易,因为白银便宜了,所以出口的货物也跟着便宜了,因此销路更好。

  所以不掐死大清的出口,不打乱大清的金融体系是不能彻底扳倒这位高手的。估计现在美国人想掐死中国出口的想法就是跟当年英国佬学的,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正是掐死中国外贸的绝佳机会!

  于是,英国使出流氓最惯用的招数:打!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广东十三行----大清的最后出口体系,被打垮了。而大清以依托广州十三行为代表建立起的金融体系也因此受到了重创。自此,大清外无进账,内无修养,从此一蹶不振。而通过这两场战争,在原来英国-中国-印度三角贸易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清朝金融家们被彻底的赶了出去。而英格兰银行和东印度公司的金融家,逐渐承担起汇兑贸易差额的角色,这个角色不但替代了历史上东南亚华侨所创立的“银信汇兑局”的作用,并且还把中国的晋商汇票从中国沿海贸易中挤了出去,从而使剩余的中国对外贸易不得不依赖于英格兰银行的汇兑业务和汇票!

  也就是说,中国的金融体系被人为的并入到了以英国伦敦城为代表的金融圈内,中国再无自己独立的金融体系!

  而这种情形和1573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的货币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三百年里,中国没能逃出别人的手心。

  悲乎?

  按说大清都这样了,款也赔了,地也割了,对你大英帝国俯首认输。你不是已经变成绅士了吗?绅士就应该有绅士的风度,放过大清一把。

  但是,流氓终归还是流氓。而且这个流氓不仅不改掉自己的恶习,还要再教出一个小流氓来代替自己,继续瓜分大清、削弱大清、从而灭掉大清,这个小流氓是谁:日本。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表面上,这场战争是中日之战,但随后的历史证明这只是中国人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据事后的历史文献表明:就在甲午战争的前八天,日、英签署《英、日通商条约》,即英国银行直接向日本提供各项贷款,用以日本向大英帝国购买武器及大量军需物资,八天后,甲午战争拉开了序幕。

  需要补充的是,战后日本对中国所要的赔款,折合成库平银是2亿3千万两,折合当时的日金是三亿六千四百五十万九千六百六十五元二十五钱三厘,但此时的日本政府却不要银子,而是让清政府把它换成英镑,直接汇到苏格兰银行!自此日本借这笔钱完成了国内银本位向金本位的转换!!

  1900年,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大利、奥匈帝国,起初在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下开始入侵中国,最后一次公然抢夺大清仅有的财产和中国人仅有的颜面。

  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爆发,日本再次借机搜刮中国。据事后的历史文档表明,这次日本的出资方,还是英格兰银行!自此,从1840至1905年,大清的国力彻底地被战火消磨掉了。

  起因就是:谁让你大清有钱!不抢你,我流氓就不是流氓了!

  所以,当有人说孙中山先生如何如何时,就要动脑筋想想,就靠他老人家那几条破枪,能灭了大清?照今天的话讲:“一个八岁男孩,把拳王泰森揍的满地找牙,最终以一记右勾拳结果了拳王的性命。”这话能信吗?再说,孙中山先生的钱大部分是由谁捐助的?全世界都知道,是所谓的日本友人。举一例,日本人梅屋庄吉,一个人捐款就达2兆日元。20000亿啊!!这笔钱无论是放在当时还是放在现在,都是巨额数目。因此我们真想把这位梅屋庄吉先生从坟墓里请出来问问他:梅先生,我大清怎么惹着你了,是杀你妈了还是杀了你爸了,为何你偏要治我大清于死地不可呢?(编者注:英国是共济会的老巢、日本是共济会的寄生体!大清是被共济会豢养的走狗给里应外合搞下台的!孙中山图谋推翻清政府,勾结外国势力,出卖中国利益,游走于日本、法国等欧洲国家之间,实为已经成为了共济会的走狗,其是否加入了共济会,目前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依靠的正是共济会这个全球富人集团,)

  历史是谁写的?怪不得现在有人怀疑:《历史,是个什么玩意?》。

  (注:以上金融框架资料,是本人剽窃北大教授韩毓海先生的《五百年来谁著史》和德国人贡德.弗兰克先生的《白银资本》,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自己去剽吧,估计二位君子不会在意。)

  1911年,大清亡了,和它当初孤儿寡母带着一号人出来跑江湖一样,现在它还是孤儿寡母带着一号人灰溜溜的从江湖跑回了老家。不同的是,当初他的老家只是他旗人自己的老家,但现在他的老家却是大家共同的家了。估计这事要让他们老祖宗知道了,八成气得都要吐血。大清亡了,亡之前没能把自己的货币体系从欧洲人的手心里带出来,而民国就滑着狐步晃悠悠的来了。

  (四) 一百年前民国的故事日历一掀,国号改民国了。没安生几天,各路军阀就按捺不住了,山中无老虎,猴子当然称霸王。可打仗这项运动是贵族的玩意,离不开钱,中国被抢一百年了,哪找钱去?于是外资出现了,借钱让你运动,你看这老外真是体贴民意。

  外资是谁呢?据事后文献揭示,当时支持各大军阀混战的最主要出资人都是同一个人:罗斯柴尔德——英格兰银行的大股东。(还是共济会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