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 乌蒙……路
文渺
飞鸟绝,而路不断,上可揽云雨,下可入河川、入江海、漫田野……,这就是金沙 乌蒙……的小路。
(主要是乌蒙山的药山顶,)天说变就变,晴空万里间中只要几下高声喧哗,瞬间风吼雷震,冰雪、大雨骤到,于是,一切都在云雾中了。小沟小河奔腾,金沙江怒吼,横跨的铁索、村寨、木桥、铁桥、木船……路总是向四面八方展开又伸入崇山峻岭,伸入天宇,伸入云雾,这就是乌蒙的小路。
几千年的锻打,锻打出的“五尺道”,也被金沙 乌蒙山河川灭得只是断断续续的几段残迹了。山民踩出的小路虽在灭生的变化中,但伸进云雾中的小路却没有断过。
其实,有激流 云雾的地方。并不是神仙的好去处,更不是人想象的好地方,而是贫困的高寒山区。是一个人见人怕的苦寒之地。
过去,小而不懂事。在金沙江的河谷富地区看着山中的云雾,老觉得云雾之中,总是神仙居住的福地,云雾缠缭绕神仙住处和休息的雕梁画栋,鹤群自由来往于亭圆之中。后来见城里的地、胄、反、石……四类分子被罚往那些云雾缠缭之地。心里才起了疑虑。直到自己亲自和奶妈去云雾缠缭的高寒山区亲戚家,才清楚了原来云雾缠缭的高寒山区,都是寒苦之地,人穷得盐巴断顿,穿的衣裤滥得不遮体、补得看不出原来的布是何颓色。虽是如此了,但很多神话却还是支撑着我的灵魂,还有很多谎言在我的心里生了根。还想:神仙那是随便能见的,何况还有战天斗池、鬼怪的聊斋故事支撑着我呢?还是我一九七五年小学毕业同学下乡后,(因我没考上中学,免了上山下乡招工进了昆明。)才完全打消了我的想法。八十年代过春节某日回故乡探亲,扶贫的人回县城问我:“你见过多穷的”我们说:“没衣裤的,没盐巴吃的。那都是一九六六年的事了。” 扶贫的人说:“那你见的不算穷。你见过半边锅吗?”我说:“见过,那是滥锅。” 扶贫的人说:“用到如今的,你见过吗?” 我说:“没有。”我马上接着说:“不会去买一个新的呀?” 扶贫的人说:“没钱,怎么买?”我说:“如今了,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扶贫的人说:“那家人就没见他家有被子,更没见过换洗的衣裤,而是一年四季都在火塘边。听那家人讲,锅是五十年未就打滥的了,用大半边滥锅煮洋芋吃到我们县扶贫的人把一口新铁锅、被子、衣裤发给他家。他家住在药山顶的旁边。那地方不出种,环境太恶劣了,”我说:“不愧是全国的贫困县呀。”接着说:“如今搬迁了吧” 扶过贫的人说:“我一年多没在扶贫了,不知道。”他语重心长的说、“搬迁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是呀,故土难离,地方再穷,也是在那里生活了几代人呀。何况还有习惯不同呢?不然,怎么好多贫困、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搬迁了,还会有人又搬回那贫困不出种的地方呢?何况一般苦寒之地,工作的时间都是很短暂的,闲时间很多很多。闲来无事,他们就会三五成群,七八成堆的靠在泥巴的土墙边烤着暖人的阳光,谈论着古老的故事,或现代的传说……,
我的金沙江,如今激水还在寒,乌蒙山,如今泥丸还茌走。我不知道你要几时才能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