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废水的特征及处理


  石油与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在世界能源构成中占很大的比重,据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分别是34.4%和16.1%,70、80年代上升至44.7%和18.7%,90年代为40%和23%。随着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量也开始大幅度上升。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增多,所产生的污染物也随之增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在开采和使用石油、天然气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l临的重要课题。
  油田废水成分复杂,除了含有可溶性盐类和重金属、悬浮的乳化的原油、固体颗粒、硫化氢等天然的杂质外,还含有一些用来改变采出水性质的化学添加剂,以及注人地层的酸类、除氧剂、润滑剂、杀菌剂、防垢剂等。
   油田废水治理工艺流程:油田废水通常采用的治理工艺流程大体分为两种:“二段”和“三段”治理流程。三段式废水治理流程的主要构筑物是一次除油罐、二次混凝除油罐、压力过滤罐等。二段治理流程主要分为混凝除油和过滤两部分。其主要治理构筑物有混凝除油罐和过滤罐。
  随着破乳剂质量的不断提高,经电脱水的废水含油率也逐渐下降,而且废水温度越高,乳化程度越低,这为简化废水治理流程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段废水治理流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三段治理的基础上简化而来。油田废水在除油罐混凝除油后,进入压力过滤罐.过滤后的废水直接用于回注。二段式具有流程简单、治理构筑物较少的优点,在进水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可满足回注水的要求。与三段式相比,采用二段治理流程可节省25%的基建投资。
  油田建成投产后,需要大量的化学剂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和维持正常生产。所加化学剂的用途可分为驱油剂、固砂剂、堵水剂、降粘剂(乳化剂)、降阻剂、缓蚀剂、防蜡剂、粘土稳定剂等,它们主要是无机物质、水溶性高分子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表面活性剂,这给水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针对油田废水含多种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寻找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处理工艺,将对人类的水环境改善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