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目前经济发展正呈现明显的货币化特征。所谓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以及包括投入和分配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通过货币来进行的比重和这个比重变化的趋势。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在经济货币化条件下,衡量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全社会初级形态生产要素、商品以及资产可以用货币来表述其自身价值的程度(以下简称非价值形态产品)。鉴于经济货币化是一切非价值化的生产要素、商品以及资产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受货币供给数量可以通过信用方式无限扩张影响,这些非价值化形态的生产要素、商品以及资产的价值化进程必将明显加快,在增量信用货币不断发行的条件下,生产要素、商品以及资产的价值将呈现一种自身价值不断扩张的趋势。
在黄金货币交易模式下,一定时期非价值形态产品的价值主要通过黄金的价值表现出来,而非价值形态产品价值的决定因素主要取决于非价值形态产品自身的劳动时间以及其与黄金生产所需要劳动时间的比值。理论上而言,只要是带有劳动印迹的产品,其都可以通过黄金来表现其自身的价值。从实践中来看,由于黄金受制于自身的产能限制,虽然其可以作为非价值形态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但是却不能通过以黄金为交换媒介的方式,实现非价值形态产品的价值。因此,在黄金总量相对有限的背景下,非价值形态产品能够通过黄金实现其价值的部分,在很大程度表现在为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而通过以黄金为媒介进行交换的产品上面。理论上而言,这部分非价值形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总量,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黄金总量与黄金周转速度的乘积。一般来说,由于一定时期黄金总量相对有限,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值形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总量。因此,在黄金作为交易货币的条件下,若从价值角度对一定时期社会生产产品的总量进行衡量,其在很大程度受制于黄金总量及其流通速度的约束。就这种交易模式对于经济的影响而言,虽然一些非价值形态产品之间为了满足相互之间的需求,可以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达到双方的交易目的。但是,这种物物交换的方式,一方面受制于交易主体的市场信息限制;另一方面,也受制于交易主体自身的固有属性以及交易空间、时间的限制,就此而言,这种物物交易模式,一方面使社会分工带来的经济效率受到较大程度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居民之间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其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指出的是,在黄金作为交易货币的流通模式下,以黄金作为计量的社会产品总价值相对有限,其并没有包括那些通过以物易物以及自产自销的产品价值。因此,若从价值角度考察黄金作为交易货币条件下的经济总量,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总量,并不是取决于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组合所创造的价值总量,而是取决于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黄金总量及其流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