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回老家,翻抽屉的时候,我发现几张发黄的粮票,是我爸当年在外打工时,没用完剩下的。
粮票,是那个匮乏年代的特有产物,要买什么东西,不是有钱就行的。
没有经历过那个匮乏年代的人们,很难想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东西。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一个红利期。
在匮乏时代,谁手里有货谁就牛逼;在生产过剩的时代,谁能把东西卖出去谁就牛逼;而在今天的丰腴时代,谁有影响力谁就牛逼。
因为丰腴时代,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大丰富,每个人都会有选择困难症,而选择一个意见领袖来追随,让其帮自己选择是大众的需求。
所以,大量的网红应运而生。
今天的粉丝经济,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讲,每个网红,其实就是一块磁铁,磁力的强弱决定了TA的影响力,也就决定了TA的价值。
作为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做一块磁铁吸引别人,要么做一粒粒铁砂被别人吸引。
在给写作训练营学员做定位的时候,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认为自己很平庸,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非同寻常的经历和独特的个性,不知道该如何定位。
这属于一种典型的自我否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也是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这个世界有很多的维度,不管是谁,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有优越感的那个维度。
要不然,怎么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上大学期间,我不务正业,整天泡在机房,完全靠自学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大二开始就通过网络赚到了收益,虽然不多,但整个系都知道我是计算机专家,会通过网络赚钱。
直到今天,同学们有电脑方面的问题,还是第一个给我打电话。
在学业领域,我也许是一个渣子,而在电脑领域,我却是一个专家。我那些导师和系里的教授,电脑有问题都找我帮忙。
大三时,邓老师因为家里有事,没法回到学校批改试卷和总结,于是就给我发了标准答案,让我搞定。
我把全系的试卷批改完,然后利用自己擅长的电脑知识,对成绩进行分类统计,通过EXCEL的图标功能,做出了详细的柱状图、饼状图等分类统计图表,结果那学期,邓老师得了优秀教师奖。
难道我比那些老教授还牛逼?
所以在打造自品牌的道路上,一定要解放思想、突破自我否定的误区。
在给自己做定位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以下三点:
1、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很难,也很痛苦。
2、你所在的圈子里都需要:在你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放大才是最容易的。
3、竞争一定要小:人们往往只会记住第一,没有人记住第二,你问世界最高峰是哪个?我相信99.9%的人都会对答如流,可是你问世界第二高峰是什么,我相信能答出来的人不会超过10%。
不管是产品定位,还是个人定位,唯一的原则就是: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
如果自己擅长的领域已经有了第一,那么你从0开始做就比较难,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跨界。
例如:那个教大家0首付买房的文明,其实也是个小孩,讲金融,他水平有限,讲房产他道行太浅,可是当他讲用金融杠杆0首付买房时候,他就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一开始他就是所在圈子的老大,也是唯一,并且这个领域的市场需求非常大。
今天看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得知是最后一期的时候,还是挺失落的,毕竟这几年从罗胖那里学到了不少的新鲜知识和观点,获得了不少吹牛逼的谈资。
罗胖说,从今以后,他要从一个追逐粉丝数量和名气的网红,转变为一个专业服务付费用户的服务生,每天分享他的学习心得,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罗胖也坦然,过去四年,他给大家讲了众多行业的知识,同时也受到了巨大的质疑:罗胖你讲的是专业的吗?你讲的都对吗?
在最顶峰的时候,借坡下驴,把自身的定位从传道者转变为终身学习分享者,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需要破釜沉舟的精神。
避免了高峰突然坍塌的危险,因为人在高位的时候都容易得意忘形,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好比《侣行》,曾经多么火的节目,我好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
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特长,那么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同时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出来,就是一个很好的自身定位。
我的好朋友智慧,是一个律师,今天跟我微信聊天,说抽空来拜访我。
我:随时欢迎呀,有什么重要事吗?
智慧:想找你聊聊,换换脑筋,整天只考虑专业的东西似乎走入瓶颈了。
我:专业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传播。你如果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各行各业都有一些名人,这些人,如果论专业知识,他们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活得很滋润,赚钱很轻松,而那些专业知识非常优秀的人,却很辛苦。
智慧:是的,有专业知识还得有名气。
我:没名气的时候,是客户选择你,你的业务价格上不去,也就是没有很好的溢价权;而当你有名气的时候,是你在选择客户,定价权掌握在你的手里。
智慧:恩,可以名利双收。
未来,没有品牌的人将逐步被边缘化;而有品牌的人会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核心。
在这个十字路口,你打算做一块磁铁吸引别人?还是做一粒铁砂,被不同的磁场吸着到处跑?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十年后,你是磁铁还是铁砂,就看你现在有没有种这棵树。
本文首发:胡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