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记者 俞巍勇报道)历史上的今天,8月15日发生过很多值得记录的人和事。比如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而更应该让中国人牢记的是,1945年的8月15日同盟国宣布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这一天,如同918国难日一样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是日本侵华战争暴行的终止。
震惊世界的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日本侵华战争(1937-1945)的八年间,中国大约曾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成为受尽各种难以启齿的凌辱虐待的“慰安妇”。战后,大部分“慰安妇”幸存者对她们的遭遇选择了沉默。
昨天(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也是中国少有的反映"慰安妇"的纪录电影《二十二》首映日。郭柯导演的电影《二十二》就是一部讲述记录真实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
电影《二十二》的名字是以2014年完成拍摄当时“慰安妇”幸存者的人数来命名,2012年郭柯导演曾拍《三十二》(当时幸存者为32人),截至今年电影上映,影片中的幸存人数仅为10人。然而这部不应让国人忘却的历史纪录片《二十二》,首映当日票房仅为区区313万!与近日爱国战争题材的娱乐商业热片《战狼2》近50亿的票房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观影后,影评人动联文化俞巍勇认为,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镜头应如同人的眼睛一样,表现采集真实而不代入拍摄者主观情感和观点。一部好的纪录片,会给不同观点的观众带来不同感触。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触目人心的画面,也没有催人泪下的配乐,郭柯选择了一个更为温和的方式去叙述这个故事。仅仅通过二十几位老人及其身边人讲述她们那段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和生活现状就构成了电影的全部内容。
她们的经历是一道不可磨灭的印记,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就足够说明一切。影片里,有些老人家的家里挂有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在她们的眼里毛主席是带领着她们逃脱厄运纠缠的人,是带她们走向了新生活的人。
通过一个个细节的刻画和展现,郭柯不仅记录了当下慰安妇幸存者们的生活状况,更展现了她们那代人当时对于中国社会的普遍认知。通过影片带给笔者更为震撼的感触是,细聆听老奶奶们叙说过去残酷的现实。但内容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沉重,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可以看到这些受尽灾难的老人却生活的如此乐观。反思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人们,为车子房子焦虑不安,为名利攀比负累。与这些老人的坚强比起来,我们汗颜。
老人们脸上越是笑得开心,就越让人心疼,就越让人尝到苦涩的味道。而这部记录聆听到的22位的幸存的老人如今只剩下8位老人了。这一段本不该被忘记的历史,这一段本该被铭记的历史,随着老人们的相继去世,日方的掩饰和否认中逐渐被淡忘。
而更让我们应该汗颜和不安的是,慰安妇这个群体,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这种伤痛在身体上和心灵上折磨他们一生。国民理应更多的关注他们,而作为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的院线排片居然仅有1%!
相比之下,在这一方面同属“慰安妇”受害国的韩国,他们的慰安妇题材电影却比我们做得好太多。
当年在韩国被带走的20万少女,只有238人活着回来。如今只有46人还活着。同样触目惊心的数字。同样也有韩国导演关注到这个题材。2016年韩国本土导演赵正莱执导的影片《鬼乡》在韩国上映票房连续两周夺冠!当年同时段好莱坞大片《疯狂动物城》的放映也屈居第三,由此可见韩国民众与社会对历史的重视。同样是拍摄资金短缺困扰,导演仅仅完成电影第一段拍摄,放到网上之后就获得75270名民众募得12亿韩元!2016年2月24日,《鬼乡》最终在韩国院线跟国民见面,并动员了超过300万人次参与了观影,远远超过当时火爆全球的《疯狂动物城》。
如果以“慰安妇”为关键词搜索,你还能看到“慰安妇不堪蹂躏”、“求死不得”、“慰安妇的血泪控诉”……等等。在面对日本否认存在证据证明慰安妇问题,如今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韩国来说,像《二十二》《鬼乡》这样记录下的幸存慰安妇老人们“活着的证据”正在离我们而去,而我们活着的人应该知道她们经历的故事,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正视历史,让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韩国的观众做到了珍惜这样正视历史的机会,希望我们也能够做到。呼吁大家走近影院,缅怀历史,也记住这些老人。二十二条生命所承载的日军侵华“慰安妇”历史无法磨灭!
文末,笔者得知,8月12日晚上9点,海南“慰安妇”事件受害者、赴日状告日本政府原告之一、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田仔乡乙堆村的黄有良阿婆在家中含恨去世,终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