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即平凡 平凡也伟大 ——缅怀赵小亭
伟大即平凡 平凡也伟大
——缅怀赵小亭同学
【背景材料:2010年7月,武汉大学19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马场河乡小学支教(也算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来了十天,7月21日,马场河小学王光林校长带领队员们外出,山石突然滑落,赵小亭同学被砸中身亡。
事后,很多网友指责贵定县府:
事情发生后,贵定县政府的官员却麻木不仁,异常冷漠,不是想着积极善后,而是下了‘封口令’,要求所有知情官员不得接受记者采访。7月26日,赵小亭的遗体在都匀火化,追悼会上,这个县的县委和县政府,没有任何一个官员出席!甚至连个花圈都没有,赵小亭生前支教的学校,更没有任何一个教师出席!整个追悼会,几乎只有武大校方和赵小亭的家属在唱独角戏,冷冷清清。更令人气愤的是,追悼会结束后,贵定有关部门彻底撒手不管了,导致赵小亭10多位家属在人生地不熟的贵阳,流落街头,赵小亭的骨灰带回家乡时,连个简单的骨灰盒也没有……………………
*******************************************************************************
告别仪式后几天,8月4日,贵州贵定县政府向人民网发文回应——《无愧于赵小亭》一文,原文摘录如下:
当天傍晚,县委、县政府得到报告后,县长廖小明立即召开由县委办、政府办、县委政法委、政府应急办、教育局、司法局、安监局、公安局等部门参加的紧急会议……
随后,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赵鹏率领由县应急办、安监局、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及消防官兵、医护人员组成的紧急救援队,火速赶往距离县城18公里的事故现场,连夜开展救援工作。马场河乡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村民也积极参与了救援。
由于地形复杂、地势险恶,河水湍急,道路不通,救援工作十分危险,难度极大。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于当晚12时许,终将赵小亭同学的遗体转移到乡政府驻地。
于当晚送至黔南州州府都匀市的殡仪馆。
26日上午,贵州省教育厅、黔南州教育局、贵定县教育局、马场河乡党委政府、马场河小学向小亭敬献了花圈。同时,马场河小学在学校组织师生举行了默哀仪式。
在另一篇县府‘回应’里有如下叙述:
当离洞口十余米的地方,要过一条小河,河水较深,王光林校长立即示意返回,大家便原地驻足观赏洞口风光,突然一块风化的山石滚落下来,位于队伍后面的武汉大学学生赵小亭被山石砸中头部,赵小亭同学随即倒地身亡。
(据回应中描述:赵同学等应该是没有过河,照片上却已经过河。)
县委县政府接报后,高度重视。由于事发地点道理崎岖、泥泞湿滑,且不通车辆,通过消防官兵全力奋战,于当晚23时50分将死者尸体运回马场河乡政府驻地。
事后还派人到江苏送12000(有2000元募捐)元给赵小亭父母,授予“贵定县优秀荣誉县民”,把马场河学校改为“小亭纪念小学”,……】
**************************************************************************************************************************************************************
有了抱怨、有了谴责,于是就有了回应、有了辩解,孰是孰非?赵小亭的志愿者同学们选择了沉默(是否因为‘封口令’),我们只好从‘抱怨’与‘回应’的字里行间、从照片、从常理去分析、描述。
*******************************************************************************
***********************************************************
一、人之常情
无论是众生、个体的人、群体的人、还是作为组织、部门、社会,灵光一闪间作出的自发行为,才是潜意识里涌出的“真情流露”;要是有了权衡、有了思考、有了研究商讨,就已带有功利色彩了。
赵同学不是陌生的过路人,不是互不相识的旅行者;她是来贵州支教的志愿者,已来了十天,已上了课,已经是‘教师’,已经是‘同事’,已经是‘邻居’,是令人喜爱、令人尊重的客人,至少这十天,她已算是半个贵定人。
赵同学被山石砸中身亡,我想:::学校的一些老师、一些学生、一些家长、邻近的一些村民市民,会自发或经人提醒而到遇难处‘帮点忙’,也应该有许多人在乡府守候,即使是送往州首府都匀一路上,在殡仪馆告别仪式上,也都应该有一些教师代表,有一些学生代表,更不用说政府、教育部门领导的特使。
在乡村、在城镇,一旦有某一位老年人过世,或某人因意外死亡,救援、守护、守灵、告别……人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人之常情啊!无论好人恶棍,无论菩萨魔鬼,既然已做鬼,既然已成仙,人世间的一切善恶、一切恩怨……全都一笔勾销,都不能让他(她)孤零零离去。
何况赵小亭同学(老师)是一个无私的大学生志愿者。
因为‘人之常情’都做不到,无怪乎网友们抱怨甚至咒骂贵州贵定县府“冷漠”。于是就有了8月4日的“回应”。
***********************************************************
二、政府‘无愧’!!
正如县府‘回应’:在处理赵同学的后事上,县府‘已尽力了’,已‘无愧了’。想想:当傍晚接到电话,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集四大班子及应急办、司法局、卫生局、安监局、教育局、公安局、医护人员、消防队……相关部门领导商量对策,拟订援救方案,然后驱车疾驰,火速赶往遥远的18公里外的事发现场。只因山势险恶,河水湍急
(从照片上看,孩童时代我们经常在那一类山坡上摸爬滚打,时常在那一类小溪里戏水玩耍,只是对于消防队员、对于‘平原游击队’、对于也在那些山区里成长的干部官员们,的确有险有急。),又没有公路,经过众多人员三个多小时的艰苦施救,终于在晚上十一时多把赵同学遗体抬回乡政府。
如此特级营救行动,远不止是去把已被山石砸中身亡的赵同学的遗体抬回,而是去营救因瓦斯、因透水、因地震、因洪水、因泥石流被困的数十上百名矿工、民工、村民、市民,只花三个多小时已经够‘光速’的了。
至于网上:“告别仪式上没有一个教师、没有一个学生、没有任何官员出席,也没有花圈,没有骨灰盒,让家属流落贵阳”…… 县府回应说:“贵州省教育厅、黔南州教育局、贵定县教育局、马场河乡党委乡政府、马场河小学都已送了花圈” “我们已把家属送到火车站、送到机场……”
(很遗憾!如此隆重的告别仪式,我始终无法从‘百度’、‘谷歌’搜索到能记录这一历史功绩的照片。)。
倘若县府想得到或愿意去做,从属下各部门所拥有的数百辆烧公家油的公家车中抽派一、两辆,带上几个老师、带上几个学生,一同陪送赵同学遗体前往州府都匀;派上几个老师、几个学生(若有个别官员出席更显隆重)在告别仪式上敬献花圈,顺便拍下不计其数的照片作为历史见证。“看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因为从‘回应’中搜索不出“支教”字眼,只有“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此活动是从2005年开始由贵定县委党校牵线搭桥促成)……也即是说,县府并没有把武大志愿者当作支教的“准教师”,而只是相当于前来这些偏远落后山区锻炼的“旅行者”,既然这样,“实施救援工作是责任”,“告别仪式上没有师生代表、即使没有官员出席、即使没有送花圈(况且回应中不是说了吗——我们已送了花圈)……我们县府也不该被责怪啊”!“并且,师生是师生,政府是政府,我们怎么能干涉、怎么能命令师生们是否一定要出席告别仪式呢”,“至于其父母用红布而非骨灰盒‘装殓’赵同学的骨灰带回江苏老家,那是其父母的事了”。“我们哪儿做得不好?哪儿应该受到责怪?我们政府何愧之有?”
***********************************************************
网上还说“贵定县府下了‘封口令’,不准师生及武大志愿者们接受记者采访”,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们贵州人无论如何也没法替他们求情了。
************************************************
亡羊补牢:7月26日在黔南州首府都匀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只有武大的领导、学生及赵同学的亲人——“冷冷清清”,等到其父母用红布装殓骨灰回乡后几日。
7月27 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志愿者协会追授赵小亭同学为“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8月6日,国家教育部追授赵小亭同学为“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8月4日,贵定县政府追授“荣誉县民”,把马场河小学改为“小亭纪念小学”…… 7月28日,县府、教育局领导送12000元到江苏慰问赵同学的父母……
***********************************************************
三、百姓有愧
时间有始无终,开始于百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瞬间,时间不会终结;人有生无灭,开始于父母结婚那一时一刻,生命将不会了无踪迹,灵魂将不会彻底消亡,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死”不是“灭”,它只是生与灭(倘若宇宙有终结的话)进程中数个轮回的“拐弯点”。
亡灵被埋葬之前,遗体被火化之前,“它们”还没有真正踏进另一个天地,还在路上徘徊、还在路上折腾,其灵魂还能看清人世间的一切;一旦埋葬、火化,也即‘拐了弯’,生活了数十年的人间将彻底消失——永劫不复。
拐弯后究竟是‘白洞’还是‘黑洞’?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因此,在那几个小时,在那几天,逝者最容易感到孤独,最容易感到恐惧,最希望还能‘看到’亲人,‘看到’朋友,‘看到’熟人,‘看到’有关无关的人。这是逝者‘收拾行囊’永去不回的最后一个愿望,这也是生者对死者所能做出的也能让死者‘看得见’、能让死者感到安慰的最后的悲伤、同情和敬意。
埋葬了,火化了,拐弯了,无论多少荣誉,即使被搬到庙里让万人供奉,被装在水晶棺里让亿人瞻仰,那只有活人才能看得见喽!
在人间,在时下的中国,最主要工作是“维稳——维护稳定”,最敏感事件是“群体性聚集”。因“聚集”是一种力量,被认为将对“稳定”构成威胁,“群体性事件”常常不是被打压就是‘追究责任’,‘秋后算账’;除非像“北约轰炸大使馆”,“飞机相撞”那样有人在背后捣鼓反对美国佬,那样“聚集”才被认为是爱国、爱党,才被认为是‘合法’,才会受到政府各部门鼓励、赞同、支持。
中国百姓还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公民,只是臣民,只习惯于听命令,听号召。没有政府号令,没有政府许可,谁敢聚集?谁敢自作主张?
没有号召,没有提醒,又是半夜,即使想送送赵老师一程,也不易做到。倘若某位老师或某位学生不知天高地厚,斗胆:“某某领导!我们想陪陪赵老师一程,能派辆车送送我们吗?” 结果会是什么?“你开油钱嘛,她和你是什么关系?值得你这么操心吗?我们都不急你急什么?疯子一个!” 鼻子碰灰,自讨没趣。更不用说已经冷却了好几日的7月26日遗体告别仪式。
*****************************************************
赵同学!赵老师!您及您的志愿者同学揣着无私、纯真、善良的心来我们贵州支教,遭到意外后却让您在山上呆了好几个小时;在赶往首府都匀殡仪馆一路上,在告别仪式上,没有教师、没有学生、没有市民、没有村民为您送行。在您最希望看到的时候,在您那“最后一眼”,是那样的冷漠、那样的凄凉;甚至让您的父母只能提着红布包裹您的亡魂出现在您的父老乡亲面前。让您及您的同学、您的学校、您的亲人,甚或全中国关注您的善良的人们失望了。
有些人可能没有想到,有些人想到,但不急迫,有些人急迫但无奈……这些都是托辞!!悲哀的是我们贵州百姓在没有政府提醒、没有政府号召时(抑或下了‘封口令’),没有勇气、没有胆量自作主张。抱怨也好,谴责也罢,我们没法回避。
对于政府,即使有愧,他们可以亡羊补牢;而我们平民百姓没有能力也永远没有机会为您做什么了。让您孤独上路,我们内心不安;让您父母提着红布包裹亡魂出现在您的家乡迎接英雄般的人山人海面前,我们哑言了。
我们对不起您,对不起您的同学,对不起您的父母,对不起您的江苏如皋乡亲们。我们万分愧疚!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所不得不背负的罪过啊。
********************************
(与前两年瓮安6·28事件相比,贵州黔南州这两次震惊世人的事件,一个使人解脱,一个使人背上与天地同寿的包袱。)
赵同学!赵老师!过了拐弯处,天地观就已截然不同。您看不到“优秀”“杰出”“荣誉”“纪念亭”,……或许您们那天地根本不在意;您看不到我们的缅怀,兴许您们那世界根本不在乎。“优秀”“杰出”“荣誉”“纪念亭”……是做给活人看的;我们也不自欺欺人,其实我们的缅怀也只是说给路人听,自我安慰罢了。所幸,阴间与阳道,鬼界与人世,黑洞与白洞,都常有一些使者,总有一天,终有一日,他(她、它)们将会把我们的愧疚、缅怀、祝愿、祈祷带给您。
***********************************************************
四、魂归何处?
拐了弯,进入新天地,是灵霄殿、月宫还是天堂?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中国人都在接受马列、毛的主义和思想,都是唯物主义者。的确,莱特兄弟爬到云层之上,加加林遨游太空,阿姆斯特朗拜访月球,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已飞过冥王星,他们没摸到灵霄殿的冰凉,没听到嫦娥的笑声,没看到天堂的美景。可是,‘手摸’、‘耳闻’、‘眼看’只是证实“存在”的诸多方法之一、二,‘摸不着’、‘听不到’、‘看不见’不能说明不存在啊!
自古以来,人类出现过如恒河沙数般被现代人称之为“超自然现象”的事件,要是用“吵闹鬼”、用“灵魂附体”——即灵魂不灭去解答,迎刃而解;然而,现代人固执地试图用‘科学方法’、‘唯物主义’去解释分析,走入死胡同时就说:“那是不可能存在的、那是骗人的”……用黑洞对照白洞,用阴间比拟阳道,用物质证明精神,用唯物阐释唯心,用科学解答迷信(非贬义)……都是我们这些被困在“理论套子里”的人类试图去证明套子外的天地‘存在与否’,南辕北辙罢了!!
如果冲不出套子,即使再过五百年、再过一千年,人类仍然迷惘、仍然强词夺理否认那些“存在”。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也宁可相信:‘形散神不散’、‘灵魂不灭’、‘有鬼有神有阴间’、‘有净土有月宫有天堂’、也有‘地狱炼狱阎王殿’。拐了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都是由诚实、善良、清醒的众生投票。
因有了纯真、善良,于是就有了天堂;因有了天堂,纯真、善良的灵魂才有归宿。天堂就是专门为赵同学那样纯真、善良的灵魂准备的。
宇宙有始无终,灵魂有生无灭,‘死’是灵魂解脱、升华,魂归何处?是净土是月宫是天堂?还是地狱?泰山不重,鸿毛不轻,伟大即平凡,平凡也伟大,只要纯真、善良,都将魂归天堂!!!
以此缅怀赵小亭同学
贵州民间人士
曾宁 韦登忠(执笔)
2010年8月